时间: 2025-05-10 07:0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5:30
寄朱锡珪
作者: 贾岛 〔唐代〕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行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人问自己与谁同舟,似乎是从古老的树林中出发。长江边的人在钓月,旷野中的火在随风而燃。梦中的泽地吞吞吐吐,仿佛吞没了楚地的广袤;而闽山则困扰着海上的艰难。此时,船底的水波翻涌,似乎在诉说屈原的悲满情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籍,唐代诗人,以其深幽的诗风、精致的文字而著称,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歌常常蕴含哲理,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贾岛的流亡生涯中,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了他身处险境时的孤独感。
这首诗以远行的孤独感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远泊与谁同”,即刻引出孤独之感,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对伴侣的渴望交织在一起。接着通过“长江人钓月”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梦幻的氛围,水面上月光的倒影与远方渔夫的身影共存,仿佛在述说着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旷野火烧风”则引入了一种动感,描绘了自然界的狂野与变幻,这与诗人内心的躁动形成对比。随后“梦泽吞楚大”一语,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的思考,暗示了无论身处何地,心灵的探索与对理想的追求始终存在。最后一句“涛起屈原通”,不仅点明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也暗示了他对历史悲剧的反思,情感在此愈发浓烈,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内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历史与理想的思考。在远行之中,诗人既感受到自然的浩瀚,也引发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钓月”是指什么?
A. 钓鱼
B. 钓取月亮的倒影
C. 诗人对月亮的思考
D. 以上皆是
“远泊与谁同”的意思是?
A. 远行时有同伴
B. 在远处停泊的船
C. 远航的孤独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屈原”象征着什么?
A. 忠诚与悲壮
B. 远行的孤独
C. 历史的沉淀
D. 以上皆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贾岛的《寄朱锡珪》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考与孤独感,但贾岛更多地融入了历史与个人的情感,而王维则侧重于友谊与送别的情感。两者的风格虽不同,但都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情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