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诗后》

时间: 2025-04-26 22:00:01

诗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01

题诗后

作者: 贾岛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白话文翻译:

这两句诗我花了三年才写成,每当吟诵时总是泪流满面。如果我的知音没有欣赏我的作品,那我就回到故乡的山中安静地度过秋天吧。

注释:

  • 两句三年得: 意思是这两句诗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才写出来,突显创作的艰辛。
  • 一吟双泪流: 指吟诵这首诗时感情激动,流下了眼泪。
  • 知音如不赏: 知音指志同道合的人,若没有人欣赏自己的诗作。
  • 归卧故山秋: 表达了如果没有人赏识,宁愿回到故乡山中,过一个宁静的秋天。

典故解析:

“知音”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对应的是能理解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人,常用来形容志趣相投、相互欣赏的朋友。诗中提到的“故山”则可能与贾岛的生平经历有关,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极致,常常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窗,晚唐诗人,以其工整的律诗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贾岛与李白、王维等人同属盛唐诗人,作品多表现孤独、苦闷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其诗歌创作生涯的低谷期,社会对诗歌的欣赏与理解程度有所下降,贾岛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流露出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诗后》是贾岛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情感的投入。诗的开头“两句三年得”,不仅表达了创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接下来的“一吟双泪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创作时的心境,那种因深情而流泪的情感流露,是无限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则是对未来的无奈选择,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力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深邃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执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句三年得”: 强调创作的艰难,表明诗人对作品的珍视。
    • “一吟双泪流”: 传达诗人情感的强烈,流泪象征着深刻的情感共鸣。
    • “知音如不赏”: 表达诗人对理解自己作品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孤独。
    • “归卧故山秋”: 反映诗人的无奈选择,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对创作艰辛和知音缺乏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象征: “故山秋”象征着宁静与归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美好知音的渴望、对孤独的无奈以及对归宿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泪水: 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刻的情感与痛苦。
  • 故山: 代表着归属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天: 代表着成熟和孤独,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贾岛的诗中提到花费了多少年创作这两句诗?

    • A. 两年
    • B. 三年
    • C. 五年
    • D. 一年
  2. 诗中提到“知音如不赏”,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安慰
  3. “归卧故山秋”中“故山”指的是什么?

    • A. 家乡
    • B. 朋友
    • C. 自然
    • D. 诗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贾岛的《题诗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现了对孤独与自然的思考,但贾岛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而王维则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隐喻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贾岛诗集》

相关查询

减兰九首 其八 减兰九首 其七 减兰九首 其六 减兰九首 其五 减兰九首 其四 减兰九首 其三 减兰九首 其二 减兰九首 其一 减兰 见月作二首 其二 减兰 见月作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洪峰 齒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衰杀 稀稀拉拉 卓而出群 心织笔耕 死心眼儿 梅仁 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指腹为婚 包含弗的成语 四点底的字 矢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笼葱 朦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