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雪意次韵和林清晓》

时间: 2025-05-11 02:05:50

诗句

霜剪疏林,月迷荒渚,苇风轻偃良畴。

正鸟潜人匿,万动俱休。

惟待天工妙手,裁白玉装遍州楼。

凝望处,如无似有,诓了双眸。

何由?

敛晖欲启,弥万里彤霄,您地都收!

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

银霰才飞旋止,依旧是,烟惘云愁。

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2:05:50

原文展示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雪意次韵和林清晓
作者:傅义

霜剪疏林,月迷荒渚,苇风轻偃良畴。
正鸟潜人匿,万动俱休。
惟待天工妙手,裁白玉装遍州楼。
凝望处,如无似有,诓了双眸。
何由?敛晖欲启,弥万里彤霄,您地都收!
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
银霰才飞旋止,依旧是,烟惘云愁。
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

白话文翻译

霜刃割开稀疏的林木,月光迷乱了荒凉的水岸,芦苇随风轻轻摆动,田畴安然无恙。
正是鸟儿潜藏,人们隐匿,一切动态都已停止。
唯有等待天工巧手,裁剪白玉般的装饰遍布州楼。
凝视的地方,似乎没有又似有,欺骗了双眼。
何以至此?光辉收敛欲启,万里彤霄尽收眼底!
任水面凝固如冰,锁住了兰舟。
银霰刚飞旋止,依旧是,烟雾朦胧、云愁满怀。
怜惜那青色的女子,在半空中徘徊,谁又能留住她?

注释

  • 霜剪:形容霜冻如刀剪般割裂,意指初冬的寒冷。
  • 疏林:稀疏的树林。
  • 荒渚:荒凉的水边。
  • 苇风:芦苇随风摇摆。
  • 万动俱休:万物静止。
  • 天工妙手:形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 白玉装:白色的装饰,象征纯洁。
  • 凝望处:注视的地方。
  • 敛晖:光辉收敛。
  • 兰舟:指小船,兰花般的美丽。
  • 银霰:银色的雪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凤凰台”本身可能暗指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优雅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傅义,现代诗人,作品常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朴实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对孤独和生命的感悟,展现出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雪意次韵和林清晓》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中以“霜剪疏林”开篇,直入寒冬的意象,给读者一种凛冽的感受。接着“月迷荒渚,苇风轻偃良畴”,通过月光与微风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寂静的冬日画面。诗中反复出现的“凝望”和“如无似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兰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而银霰则暗示着生命中的忧愁与烦恼。最后一句“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眷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生命、孤独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还有对人心复杂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霜剪疏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霜像剪刀一样割裂了一片稀疏的树林,给人一种寒冷感。
    • 月迷荒渚:月光照射在荒凉的水边,形成了一种迷离的景象。
    • 苇风轻偃良畴:芦苇随风轻轻摇摆,田野一片安宁。
    • 正鸟潜人匿,万动俱休:鸟儿潜藏,人们隐匿,万物静止,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惟待天工妙手,裁白玉装遍州楼:期待大自然的巧妙安排,装点美丽的州楼。
    • 凝望处,如无似有,诓了双眸:凝视的地方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迷惑了视线。
    • 何由?敛晖欲启:为何如此?光辉即将收起。
    • 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任凭水面凝固,锁住了小船,象征着人生的无奈。
    • 银霰才飞旋止,依旧是,烟惘云愁:雪花飞舞停止,依旧是那种朦胧的忧愁。
    • 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怜惜那青女在半空中徘徊,谁能留住她?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霜比作剪刀,增强寒冷感。
    • 拟人:芦苇随风摇摆,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凝望处,如无似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及人际关系的思考,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珍惜。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预示着冬季的到来。
  • :代表光明与希望,也蕴含着孤独的情感。
  • 兰舟:象征人生旅途的美丽与无奈。
  • 青女:可能代表美好的事物,体现出诗人对美的向往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剪疏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凝望处,如无似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迷茫
    • B. 快乐
    • C. 愤怒
    • D. 失落
  3. “兰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人
    • B. 生命的旅程
    • C. 自然的景色
    • D. 诗人的心情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孤独与自然的关系,但更强调了个人情感的释放。
  • 杜甫的《春夜喜雨》: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情感则偏向于对生活的希望与期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解析》
  • 《傅义作品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渔歌子 渔歌子 二首 其一 渔歌子十首 其四 老南 渔歌子 其六 渔歌子 其五 渔歌子 其四 渔歌子 其三 渔歌子 黄山棹歌十阕 其二 渔歌子 黄山棹歌十阕 其一 渔歌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佩迪人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讳的词语有哪些 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回九转 至字旁的字 身名两泰 注画 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残圭断璧 唇焦舌干 曰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亡羊 覆前戒后 竹字头的字 大字旁的字 轻嘴薄舌 遭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