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7
山中效陶
作者:曹邺 〔唐代〕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落第并不是我的罪过,我在这座山中暂且停留。
山猿隔着云雾栖息,我们一同饮用山中的泉水。
读书时我有兴致,坐在石头上忘却了起身。
西山的夕阳突然降临,常常忘记了我的巾履。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出门,顺便等候仆人的欢喜。
常常被山翁嘲笑,追求名利岂是这样的呢?
我虽然年纪渐长,齿发未衰,可不如暂且求索自己的内心。
作者介绍:曹邺,唐代诗人,生活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曹邺落第之后,诗人在山中隐居,反思自己的处境与人生选择,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山中效陶》通过描写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诗的开篇即以“落第非有罪”自我解嘲,表明自己不因落第而自责,选择在山中归隐,享受自然的宁静。此时,山猿与自己共饮山水,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接着,诗人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
随着夕阳西下,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遗忘了自己的巾履,象征着对世俗的放下与超然。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沉淀,依旧在等待仆人的欢喜,暗示他并不急于返回尘世的喧嚣。最后,面对山翁的嘲笑,诗人提出追求名利并非人生的真正意义,反而更应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自我内心追求的重视,强调在浮华的社会中保持自我,找到真正的生活意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人对落第的态度是?
A. 追悔不已
B. 认为无罪
C. 感到羞愧
D. 绝望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山猿”与诗人“共饮__”。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