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中效陶》

时间: 2025-04-26 05:33:07

诗句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7

原文展示

山中效陶
作者:曹邺 〔唐代〕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
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
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
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
经时一出门,兼候僮仆喜。
常被山翁笑,求名岂如此。
齿发老未衰,何如且求己。

白话文翻译

落第并不是我的罪过,我在这座山中暂且停留。
山猿隔着云雾栖息,我们一同饮用山中的泉水。
读书时我有兴致,坐在石头上忘却了起身。
西山的夕阳突然降临,常常忘记了我的巾履。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出门,顺便等候仆人的欢喜。
常常被山翁嘲笑,追求名利岂是这样的呢?
我虽然年纪渐长,齿发未衰,可不如暂且求索自己的内心。

注释

  • 落第:指科举考试未中。
  • 兹山:此处的山,即指诗人所居之山。
  • 山猿:山中的猿猴。
  • 隔云:与云雾隔着。
  • 坐石:坐在石头上。
  • 遗巾履:遗忘了自己的头巾和鞋履。
  • 僮仆:仆人,随身侍候的人。
  • 山翁:山中的老人,可能代表一种隐士的生活态度。
  • 求己:追求内心的真实和自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邺,唐代诗人,生活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抒发个人情感和对世事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曹邺落第之后,诗人在山中隐居,反思自己的处境与人生选择,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山中效陶》通过描写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诗的开篇即以“落第非有罪”自我解嘲,表明自己不因落第而自责,选择在山中归隐,享受自然的宁静。此时,山猿与自己共饮山水,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接着,诗人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与追求。

随着夕阳西下,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遗忘了自己的巾履,象征着对世俗的放下与超然。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沉淀,依旧在等待仆人的欢喜,暗示他并不急于返回尘世的喧嚣。最后,面对山翁的嘲笑,诗人提出追求名利并非人生的真正意义,反而更应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落第非有罪:表达诗人对落第的看法,认为这并没有错。
  2. 兹山聊归止:在此山中暂时居留,体现一种寄情山水的心境。
  3. 山猿隔云住:描绘山中生活的宁静,人与自然的和谐。
  4. 共饮山中水:隐喻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5. 读书时有兴:表现诗人对学习的热爱。
  6. 坐石忘却起:沉浸在读书中,以至于忘记起身。
  7. 西山忽然暮:时光飞逝,寓意人生无常。
  8. 往往遗巾履:忘记世俗的物品,象征对名利的超然。
  9. 经时一出门:暗示诗人长时间待在山中,反映隐居的选择。
  10. 兼候僮仆喜:仆人回来的高兴,体现生活的简单。
  11. 常被山翁笑:山翁的嘲讽,反映对追求名利的轻蔑。
  12. 求名岂如此:质疑追求名利的方式。
  13. 齿发老未衰:尽管年纪渐长,内心依然渴望探索。
  14. 何如且求己:强调内心的追求比名利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猿与诗人共饮比作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山翁嘲笑,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自我内心追求的重视,强调在浮华的社会中保持自我,找到真正的生活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山中:象征隐逸与安静,反映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2. 山猿:代表自然的生灵,暗示人应与自然为友。
  3. :象征知识与追求,体现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4.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5. 巾履:象征世俗的拘束,诗人对其的遗忘表现了对名利的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对落第的态度是?
    A. 追悔不已
    B. 认为无罪
    C. 感到羞愧
    D. 绝望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山猿”与诗人“共饮__”。

  3. 判断题:诗人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对/错)

答案

  1. B
  2. 山中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的诗作,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
  • 《山居秋暝》:王维的作品,描绘山中宁静的生活。

诗词对比

  • 曹邺《山中效陶》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均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曹邺更关注对名利的反思,而陶渊明则更多体现自然与个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涵盖众多优秀作品。
  •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提供古诗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李解元鹗君 涿鹿道中望西山 凤凰山吊宋故宫 淮安 高邮 弘济寺 无锡望惠山 归梦 新晴坐月有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見字旁的字 大学生 梳妆打扮 示字旁的字 亭障 凵字底的字 革字旁的字 抛头露面 立体电视 包含硎的词语有哪些 鹰拿雁捉 鲜脆 钩深索隐 赤手空拳 鸳鸯侣 种结尾的成语 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