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放歌行》

时间: 2025-04-25 23:58:48

诗句

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

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58:48

原文展示:

莫唱放歌行,此歌临楚水。
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白话文翻译:

别再唱《放歌行》了,这首歌是在楚水边吟唱的。
人人都厌恶这种声音,然而唱的人却始终不停。
三闾大夫(屈原)究竟有什么罪过,难道不应该在枕上安然死去吗?

注释:

  • 放歌行:古代一种歌唱形式,这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歌。
  • 楚水:指楚地的水,楚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代表了忧伤和哀愁。
  • 三闾:指屈原,三闾大夫是他的官职,后世常用以指代他。
  • 枕上死:意指安静地死去,表现了一种对死亡的无奈与沉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邺,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善于抒发个人情感,尤其在遭遇不幸时。

创作背景:

《放歌行》创作于唐代,正是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历史人物屈原命运的同情,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放歌行》是曹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屈原的提及,表达了对理想主义者命运的惋惜。诗的开头便用“莫唱”来引导读者思考,这种拒绝与厌恶的情感,直指当下社会对真诚声音的冷漠。诗人在楚水边的吟唱,象征着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但现实却是人们对这种声音的排斥。

接着,诗人提到“三闾有何罪”,这是对屈原悲剧命运的质问,显示出诗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无奈。屈原以诗歌表达爱国情怀,但最终却遭到误解与抛弃,诗人以此引申出自己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情感深邃,虽然是对古人屈原的追忆,但同时也是对当下社会的控诉与反思。诗人通过对屈原命运的探讨,展现了自己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真切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唱放歌行:劝诫人们停止唱这首歌,暗示其内容带有悲伤情绪。
  2. 此歌临楚水:指这首歌是在楚水旁吟唱,象征着忧伤与失落。
  3. 人皆恶此声:人们都厌恶这种声音,反映了对真理和美好理想的压制。
  4. 唱者终不已:尽管众人厌恶,唱歌的人仍然不停止,表现出坚持与执着。
  5. 三闾有何罪:质疑屈原的遭遇,表明对历史冤屈的同情。
  6. 不向枕上死:感叹屈原的命运,期望他能在安宁中离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皆恶此声,唱者终不已”,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矛盾。
  • 象征:楚水象征着悲伤与失落,屈原代表理想与追求。
  • 反问:通过对屈原的质疑,引发读者思考社会的不公。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通过屈原的悲剧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真理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楚水:象征忧伤与失落,代表诗人内心的悲苦。
  • 三闾大夫:屈原的象征,代表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的不满。
  • 歌声:象征着真理与美好理想的表达,反映出社会的冷漠与压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放歌行》中的“楚水”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富贵
    D. 权力

  2. 三闾大夫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白居易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乐
    B. 愤怒
    C. 悲伤与无奈
    D. 失落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失望。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曹邺的孤独感相呼应。

诗词对比:

  • 《离骚》与《放歌行》:同样表达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社会的不满,但《离骚》更具个人色彩,而《放歌行》则更倾向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采桑子 采桑子 南乡子·画鸭懒熏香 浪淘沙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 秋蕊香 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清平乐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箱的词语有哪些 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如响而应 真金不怕火炼 金字旁的字 耽情 晩夕 非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三年不目月 来去分明 印税 骨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泣荆之情 包含私的成语 星结尾的成语 无嗣 举一反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