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十日二首》

时间: 2025-07-28 05:03:31

诗句

酒经重九尚残卮,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何如茅屋对柴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5:03:31

原文展示:

十日二首
作者:苏辙
酒经重九尚残卮,
雨送初寒问箧衣。
养气安闲真得计,
读书勤苦已知非。
谩存讲说传家学,
深谢交游绝世讥。
筑室未成中自笑,
何如茅屋对柴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重阳节喝酒时,酒还剩下一些;
初冬的细雨送来寒意,我问起衣橱里的衣服。
养生安闲确实是个良策,
勤奋读书却发现自己常常错了。
空谈传家之学,
深感对世俗交游的讥讽。
房子还没建成我就自得其乐,
比起茅草屋门前的柴门,何必在意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九: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尚残卮:酒杯中仍有剩酒。
  • 问箧衣:询问衣柜里的衣物,暗指冬季的到来。
  • 养气安闲:保持气息的平和与安闲。
  • 谩存讲说:只是空谈传家之学。
  • 深谢交游:衷心感谢对世俗交际的讥讽。

典故解析:

  • 重阳节:古代人们在这天登高、饮酒、赏菊,寓意长寿。
  • 茅屋与柴扉:象征简朴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强调内心的满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书法等多方面的才华闻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哲理的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十日重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苏辙的《十日二首》展现了他对生活深刻的思考,诗中不仅有对重阳节的感怀,也流露出对个人处境的自省与反思。首联提及节日的酒,似乎在描绘一种温馨的节日气氛,但随之而来的寒意又让人感受到季节变换的无情,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在中间两句中,诗人强调了“养气安闲”的重要性,似乎是在告诫读者,平和的心态才是应对生活挑战的最佳策略。然而,伴随这种安闲的生活状态,诗人又自觉读书的辛苦与错误,表现出一种对知识追求的谦逊和自省。

后两句则以自嘲的方式,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虽然房屋未成,诗人却能自得其乐,反而觉得与茅屋对比并无差别。这种对生活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洒脱,强调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

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表现了苏辙作为士人的理想与追求,展示出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经重九尚残卮:在重阳节饮酒,酒杯里还留有些许酒。这是对节日的描绘,但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2. 雨送初寒问箧衣:细雨飘洒,寒冷的初冬来临,诗人关注衣物,表现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3. 养气安闲真得计: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确实是一种明智的生活方式。
  4. 读书勤苦已知非:勤奋读书的过程充满艰辛,然而却常常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现出谦逊与自省。
  5. 谩存讲说传家学:空谈传世之学,诗人对此表示不屑,暗指世俗的浮华。
  6. 深谢交游绝世讥:衷心感谢那些对世俗交往的讥讽,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7. 筑室未成中自笑:房屋尚未建成,诗人对这种不完美心态自得其乐,表现乐观。
  8. 何如茅屋对柴扉:与茅草屋相比,诗人认为生活的本质并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中间两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茅屋对柴扉”比喻简朴的生活态度,强调精神胜于物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安闲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知识的谦卑态度,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长寿与团聚,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代表欢乐与生活的享受,同时也隐喻时间的流逝。
  • 初寒:暗示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 茅屋:象征简朴而真实的生活,体现出诗人对物质的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重阳节
    • D. 春节
  2. 诗人对“读书勤苦”的态度是什么?

    • A. 骄傲
    • B. 自省
    • C. 无所谓
    • D. 轻视
  3.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简朴
    • C. 忧伤
    • D. 热闹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杜甫):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

诗词对比:

  • 《月夜》(杜甫)与《十日二首》的对比: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多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苏辙则强调内心的安宁与淡泊。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文鉴赏辞典》
  • 《苏辙文集》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深入了解苏辙及其作品的背景、风格和意蕴。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八月十五夜与诸公锦楼望月得中字 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一作寄上中书李相公) 夏日别卢太卿(一作江津对雨送卢侍御) 长相思 桃源行送友 早春送欧阳炼师归山 夕次潘山下 元和癸巳余领蜀之七年奉诏征还…途经百牢关因题石门洞 津梁寺采新茶与幕中诸公遍赏芳香尤异…四韵兼呈陆郎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卉千葩 阴云 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言陷人 眼泉 反文旁的字 买子 麥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儁茂 石字旁的字 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儿女亲家 南冠楚囚 舍近求远 蛟龙戏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