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2:24
蚕麦二首
作者: 苏辙
三界人家多鲜福,一时蚕麦得难兼。
锄耰已愧非吾力,汤火尤惊取不廉。
贵客争夸火浣布,贫家粗有水精盐。
薄衫冷面消长夏,扪腹当知百不堪。
在这个世上,很多家庭都享有丰厚的福气,而我这一时却难以兼得蚕桑和麦子。
我已感到自己力不从心,连做饭的事情也让人感到不安。
贵客们争相夸赞着火烫的布料,而贫穷的人家仅仅能用水和盐来维持生计。
薄薄的衣衫在夏日的炎热中让我感到寒冷,抚摸着肚子才知道生活是多么艰难。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洵的次子,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以诗、文、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生活的艰辛。作者通过对比富人和穷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蚕麦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苏辙作为北宋大文人的深厚人文关怀。诗中通过对比富人与贫民的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人家多鲜福”,强调了社会中那些幸运家庭的幸福,而紧接着“蚕麦得难兼”,则表明了诗人自身的困境,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
诗中的“锄耰已愧非吾力”透露出诗人对于自身无力改变现状的自省,展现了其谦逊的态度。而“汤火尤惊取不廉”,则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似乎在说即使是简单的生活需求也难以满足,令人感到焦虑。
在描绘富贵与贫贱的对比时,诗人提到“贵客争夸火浣布”,生动描绘了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而“贫家粗有水精盐”则让人对比之下感受到生活的寒酸与无奈。最后一句“扪腹当知百不堪”以直白的方式道出了诗人的困境和对生活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述物质的贫乏,更是在反映一种心灵的困境,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洞察,使其成为一首具有深远意蕴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比富裕与贫困的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感慨和对自身困境的无奈,展现了苏辙对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和思考。
诗中提到的“贵客”主要指代什么样的人?
A. 富裕的人
B. 普通百姓
C. 农民
诗中“薄衫冷面”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享受生活
B. 生活困苦
C. 感到快乐
“锄耰已愧非吾力”中的“吾力”是指什么?
A. 诗人的力量
B. 农具的力量
C. 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