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1: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1:56:00
《薛中丞》
作者:白居易
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
借问遇者谁,正人行得路。
中丞薛存诚,守直心甚固。
皇明烛如日,再使秉王度。
奸豪与佞巧,非不憎且惧。
直道渐光明,邪谋难盖覆。
每因匪躬节,知有匡时具。
张为坠网纲,倚作颓檐柱。
悠哉上天意,报施纷回互。
自古已冥茫,从今尤不谕。
岂与小人意,昏然同好恶。
不然君子人,何反如朝露。
裴相昨已夭,薛君今又去。
以我惜贤心,五年如旦暮。
况闻善人命,长短系运数。
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人的珍惜与哀悼。诗中提到,世上正直的人少之又少,能够遇到的机会更是寥寥无几。诗人借问“遇者”是谁,答案是忠诚正直的薛中丞。接着,诗人以薛中丞为例,强调忠贞不渝的正道是光明的,而邪恶的权谋是难以掩盖的。诗人感慨时局艰难,正直之士难以生存,然而上天的意图却仍然难以捉摸。最后,他为刚刚去世的裴相与薛中丞感到惋惜,表达了自己对贤良之士的哀痛。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关心民生著称,富有人情味。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白居易对薛中丞的悼念之际,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的现实,以及白居易对正直之士的钦佩与对时局的无奈。
《薛中丞》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悼诗,诗中通过对薛中丞的追忆,表达了对正义和忠诚的向往与对奸邪的厌恶。诗人用“百人无一直,百直无一遇”开篇,直接点出社会上正直之人的稀缺,暗示了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接下来,诗人以薛中丞的忠诚为例,展现了正道所具备的力量与光明,同时也对阴暗势力的惧怕有所揭示。
整首诗在结构上采用排比和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整齐有力。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贤者的珍视与对时代的失望。最后的“今我一涕零,岂为中丞故”更是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正义与理想的追求,增强了诗的感人力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正直之人的悼念,强调了忠诚与正义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正直之人是谁?
诗中的“皇明”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感到惋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