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7:30
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
早凉湖北岸,残照郭西门。
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
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出西郊的闲适情景。散官的生活如同客人一样悠闲,而贫困的州城则冷清得像个村庄。早秋的凉意笼罩着湖北岸,夕阳的余晖洒在城郭的西门。诗人懒得去修整白须,任凭眼睛模糊不清。年纪大了,又有什么用呢?少有兴致,话也少了。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他在诗中通过“散吏”与“贫州”对比,反映出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作品而闻名。他的诗歌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节,表现对社会和人情的思考。
《晚出西郊》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之情。
《晚出西郊》通过诗人散步在西郊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诗歌开篇便通过“散吏闲如客”的比喻,表现出一种洒脱和无拘无束的心态,映衬出诗人在官场上的失落与闲适。接下来的“贫州冷似村”则揭示了地方的贫困与冷清,反映出社会的现实状况。
“早凉湖北岸”一句,通过对早秋寒意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夕阳的“残照”则为夜的来临埋下伏笔,暗示着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更是直接流露出诗人对衰老的无奈,“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表现出对自己衰老的接受和无所谓的态度。
最后的“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更是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思考,对过往的淡然与对未来的迷茫。从整体上看,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透出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感悟,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学思考,探讨了衰老与生活的无奈。。
将白居易的《晚出西郊》与王维的《鹿柴》进行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白居易更关注生活的细节,王维则多了一份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