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4:48
泛湓水
作者:白居易 〔唐代〕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
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
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
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
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
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
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洲。
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樯。
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
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
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
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四月的时候天气还没有完全热起来,麦田里凉爽的气息如同江边的秋天。湖光山色处处都好,最让我喜爱的还是湓水的源头。湓水从东边流来,像一条宽阔的水流融入江中。可怜的水面像缠绕的带子,水面上漂浮着随风而行的小船。我点酒在水面上漂流,放下马鞍,划起桨来歌唱。把马放在岸边,去追逐水中的海鸥。烟波浩渺,开始模糊,风的襟怀也显得悠然自得。起初我疑似上了银河,仿佛在寻找传说中的瀛洲。沙滩上的树木绿意盎然,沙草的芬芳依旧未息。青藤与紫葛,枝蔓相互交错,垂挂在空中。系好船缆,走上平坦的岸边,回头望向江州。城墙的影子在水中映现,隐隐约约像蜃楼一般。日落时分,我的心情仍未尽兴,想要归去却又舍不得。到官任职已有半年,今天才得以游玩此地。此地何时才能离去,正好可以抒发我的忧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平易近人,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生活等多个方面,尤以乐府诗最为著称。
《泛湓水》作于白居易任职江州司马期间,诗中描绘了他在湓水边的游玩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淡然。
《泛湓水》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首联“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通过对季节的描绘,设定了诗的背景:温暖的四月,麦田的凉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通过“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尤其是湓水的魅力。
诗中通过“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表现了诗人轻松的生活态度。在游玩过程中,他放下了繁重的官职,尽情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他的心情随着“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而愉悦,仿佛置身于无尽的自然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生活境界。
后半部分,诗人回首望向江州,看到“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描绘了城市在水面上的倒影,增强了诗的意境。最后两句“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相融合,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
描述四月的天气尚未完全热起来,麦田的凉爽与江边的秋意相融,营造出一种清新舒适的氛围。
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
赞美四周的湖光山色,但对湓水的热爱尤为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情感。
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
描绘湓水自东而来,汇入江流的壮观场景,展示了水流的浩大与奔放。
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
水面如同缠绕的带子,漂浮的小舟在风中摇曳,增添了诗的动态和生机。
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
诗人点酒在水面漂流,放下马鞍,轻松地划桨吟唱,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诗人将马放回岸边,去追逐水中的海鸥,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
描述水面的烟波渐渐变得模糊,风的心情也显得悠然自得,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洲。
诗人最初以为自己到了银河,仿佛在寻找传说中的仙境,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
描绘沙滩上的树木绿意盎然,沙草的芳香依旧四溢,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樯。
青藤和紫葛交错的枝蔓垂挂在空中,描绘出丰富的自然景象。
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
诗人系好船缆,走上平坦的岸边,回头望向江州,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
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城墙的影子在水中映现,隐约如同蜃楼,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
日落时分,诗人意犹未尽,虽想归去却又不舍,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
自述自己到任已有半年,今天终于得以游玩,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
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诗人思考自己何时才能离开此地,感慨自己内心的忧愁。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诗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满足。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诗人在哪条河流上泛舟?
诗中“日入意未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白居易的《泛湓水》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与对生活的热爱,而王维则更注重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