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11:0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05:50
岑参的《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原文如下:
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
白发徒自负,青云难可期。
胡尘暗东洛,亚相方出师。
分陕振鼓鼙,二崤满旌旗。
夫子廊庙器,迥然青冥姿。
阃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前者驿使来,忽枉行军诗。
昼吟庭花落,夜讽山月移。
昔君隐苏门,浪迹不可羁。
诏书自征用,令誉天下知。
别来春草长,东望转相思。
寂寞山城暮,空闻画角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岑参对自己微薄才能的自谦和对官场的惭愧。他感慨白发苍苍却仍然无法实现青云之志,胡人侵扰使东洛的局势暗淡,正值亚相出征之际,陕地鼓声震天,旌旗飘扬。诗中提到的“夫子廊庙器”是对理想的追求,显现出诗人心中怀有的抱负。再谈到前来传递消息的驿使,诗人在絮叨中感受到行军的艰辛。白天吟诵庭前落花,夜晚则对着山月吟诵,想念昔日隐居于苏门的君子,心中惆怅不已。后面提到的诏书自征用则是对其才能的认可,令人仰慕。别后春草长,东望更添相思,最后在寂寞的山城黄昏中,空闻画角声悲。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擅长描写边疆风光和战争场景。他的诗作充满激情,语言奔放,常表现出对战争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写于岑参任职陕西期间,正值边疆战乱,诗人感受到国事艰难,同时又对自己未能实现仕途理想的惋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离别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岑参的《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思考的诗。诗中,岑参以自谦的姿态,反映了他对自身才能的认知与对仕途的渴望。开篇两句“微才弃散地,拙宦惭清时”便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心态,既有对时代的惭愧,也有对自身局限的清醒。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也通过对古代士人的追忆,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理想与忧愁。
诗中多次提到的战争场景,如“胡尘暗东洛”和“分陕振鼓鼙”,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岑参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边塞诗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几句“别来春草长,东望转相思。寂寞山城暮,空闻画角悲”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诗人在寂寞的黄昏中,听到战斗的号角声,倍感思念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呈现出岑参对国家、对友人、对理想的复杂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省,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友人的思念。通过对战争与个人理想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中“微才”指的是什么?
A. 大才
B. 微薄的才能
C. 不才
答案: B
“胡尘”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繁华
B. 战乱
C. 安宁
答案: B
诗人在黄昏中感到孤独,是因为:
A. 不喜欢夜晚
B. 思念朋友
C. 想要回家
答案: B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虢中酬陕西甄判官见赠》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之涣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豪放开阔,后者则细腻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