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2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29:52
采石怀古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
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
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
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
这首诗描绘了青翠的山峰叠嶂,气势压倒了滔滔的大江。船只渡过神兵的遗址后,城市已经荒废,昔日的王气已然消散。山脚下白色的浪花翻滚,岩壁上红色的藤萝缠绕。月光下,曾经的游人如今何在?只有孤零零的坟墓和细草相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舟渡神兵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追溯,暗指古代的战斗和英雄,反映出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采石怀古》创作于梅尧臣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美好景色的眷恋。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出对逝去繁华的追忆与思索。
《采石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开篇的“青峰来合沓,势压大江雄”,不仅描绘了山川的雄伟,也暗含着自然的伟力与人类历史的渺小。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到“舟渡神兵后,城荒王气空”,可见曾经的辉煌如今已成往事,令人唏嘘。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山根鱼浪白,岩壁石萝红”的描绘,体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此时,诗人情感的转折在于“弄月人何在,孤坟细草中”,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去人物的怀念,孤零的坟墓与细草相伴,凸显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构建出一种历史与自然相映生辉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出历史的流逝和人物的消逝,表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惆怅与哲思。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核心,对比与反思历史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青峰来合沓”描绘的是:
A. 山峰的美丽
B. 山峰的雄伟
C. 江水的奔腾
D. 城市的繁华
“孤坟细草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与孤独
C. 自然的美
D. 战争的悲壮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采石怀古》与杜甫的《登高》都有对历史的反思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意境上相似,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历史的沉重感,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人生的无奈与忧伤。
这些书目提供了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更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