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时间: 2025-05-11 05:21:20

诗句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21:20

原文展示: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陇山途中所见所感。他从一个驿站赶往另一个驿站,骑马如同星星般流转。清晨出发于咸阳,傍晚时分来到了陇山之巅。陇水的哀鸣声让人愁苦,沙尘扑面而来,马儿因奔走而满身是汗,雾霭与露水凝结在貂皮衣上。西方的某家子弟,自称是新封的侯爵。前一个月我从安西出发,路途无停留。都护还未到达,来时在西州。十天走过沙碛,整天风不停息。马儿在碎石中奔跑,四蹄都流出了鲜血。为王事远行,自己却没有任何所求。也知道边塞的艰苦,岂是为了妻子而谋?山口的月亮快要升起,先映照了关城的楼阁。溪流与松风,在静谧的夜晚相互轻吟。依靠着归家的梦,边塞的忧虑颇多。与朋友携手同行,便不再担心前路漫漫。

注释:

字词注释:

  • 驿骑:驿站的骑兵,指代赶路的人。
  • 陇水:陇山的水,象征着诗人所经历的艰难和孤独。
  • 沙尘:沙土和尘埃,描绘了旅途的艰辛。
  • 都护:边疆的统治官员,负责军政事务。
  • 塞垣:边塞的墙垣,象征战争与离别。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新封侯”可能暗指当时的封爵制度,表现出士人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万里奉王事”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使命感,士人常以王命为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763年,卒年不详,以其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的诗歌著称。他的诗兼具豪放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岑参出征之时,表现了他在艰苦的征途上,面对自然险恶与内心孤独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士人们多为国家征战,离乡背井,饱受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这首《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陇山途中跋涉的艰辛与忧愁。诗的开头“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形象地展现了奔波不息的旅程,令人感受到那种急促与匆忙。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更为沉浸在这份孤独与忧愁之中,“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水流的哀鸣与旅途的艰辛交织,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沙尘、雾露等,既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虑与负担。特别是“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以极为生动的画面传达出旅途的艰难,令人感同身受。

从情感上看,诗人虽身处边疆,但心中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构成了他内心深处的坚韧。他在“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中表现出的无私奉献,令人动容。同时,对于家庭的思念与责任感也在“岂为妻子谋”中隐约流露,表现出他对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有的豪情与细腻的结合,体现了对生命、对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描绘了旅途的漫长和迅速,驿骑如星星般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艰辛。
  2.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时间的流转,从清晨出发,到傍晚到达陇山,反映出旅程的辛苦。
  3.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陇水的声音让人感到忧愁,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愁苦。
  4.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自然环境的恶劣,马儿满身是汗,诗人自己也受到影响。
  5.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提到封爵的士人,反映出当时士人的功名心。
  6.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展示了漫长的旅程,诗人未曾停歇。
  7.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让人感受到边疆守卫的艰难与等待。
  8.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十天的旅途,风沙肆虐,环境的恶劣。
  9.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生动地描绘出马儿奔跑的艰辛,血流如注,令人心痛。
  10.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表达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11.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虽然艰苦,诗人并不为家庭考虑,突显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2.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月亮即将升起,照亮关城,暗示希望与光明的到来。
  13.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描绘出静谧的夜晚,溪流与风的声音交融,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14.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思乡之情愈加浓厚,离家在外的忧愁。
  15.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与友携手同行,不再担忧前路的艰难,表达了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驿骑如星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行旅的急促。
  • 拟人:如“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在边疆征途上的辛苦与忧愁,同时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家庭的思念,最终达成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乐观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驿骑:象征着奔波不息的生活状态。
  • 陇水:代表着孤独与愁苦,从自然中引发的情感共鸣。
  • 沙尘、雾露: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
  • 月亮与溪流:象征着希望与宁静,暗示着归家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岑参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陇水”象征了什么?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富饶
    • D. 和平
  3.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自己的孤独感?

    • A. 花开
    • B. 雨水
    • C. 水流的呜咽
    • D. 雷鸣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塞下曲》

诗词对比:

  • 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写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与士人心中的豪情,但岑参更注重个人的孤独与责任,而王之涣则更强调壮丽的山河与人间的壮志。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国家与个人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边塞诗研究》
  • 《岑参诗文集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庵中睡起五颂寄海印长老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 城西书事 和贡甫 秋日登圭峰瀑布岩 十四夜 游廓然楼 题飞来寺 厓门怀古 游圭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字旁的字 鼎字旁的字 木甲 千载一会 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归老林下 包含羽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毛遂堕井 是亦因彼 鳥字旁的字 吹埙吹箎 体亲 利结尾的成语 杠夫 趴活儿 交酬 韭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