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6:28
奉陪封大夫宴,得征字,时封公兼鸿胪卿
岑参 〔唐代〕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醉里东楼月,偏能照列卿。
在宴会上陪伴封大夫,得到了一个“征”字的题词,时值封公兼任鸿胪卿。
西边的敌人已经平定,哪里再需要专门征战呢?
幕下的士兵们无事可做,军中的政务已经安排妥当。
座中谈笑有趣的方言,乐声中夹杂着不同地方的曲调。
酒醉后,东楼的明月,偏偏能照耀在诸位大人的身上。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著称,具有豪放和奔放的个性。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稳定,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共饮,抒发对平定战争后安宁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友人与风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宴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和平时期的欢愉心情。开头几句提到西边的敌人已被平定,反映出当时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诗人感慨不再需要征战,体现了对和平的珍视。接着,诗人描绘了宴会中轻松愉快的氛围,士兵们无事可做,显示了战争结束后的闲适生活。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一句,展现了宴会上不同地方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反映出唐代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最后一句“醉里东楼月”则是诗的高潮,通过月光的照耀,象征着友谊的温暖与欢乐的共享。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岑参独特的诗歌风格。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反映了岑参乐观开朗的个性。
诗中提到的“西边虏尽平”指的是什么?
a) 经济繁荣
b) 战争胜利
c) 人民安居
“酒醉里东楼月”中的“月”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权力
此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欢愉
c) 愤怒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