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23:3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23:38:37
月近中秋夜有辉,幽人恋月卧迟迟。
及时光景宁须满,明日阴晴未可期。
清影一帘金琐碎,喨声何处玉参差。
倚阑无限怀人意,都在庭前桂树枝。
月亮快到中秋夜,发出柔和的光辉,
幽静的人儿依恋着月光,懒懒地躺着。
此时此景不必等到圆满,
明天的阴晴变化谁能预料?
清冷的影子洒在一帘窗前,像金色的碎片,
那悠扬的声音传来,是何处的玉乐声?
倚靠在栏杆上,心中对远方人的思念无尽,
这一切都寄托在庭前的桂树枝上。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桂树和月亮常常与这个节日相联系。在古代,桂花被视为高洁之物,常常用来寓意思念和美好。
刘鸣世是明代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十四夜》创作于中秋前后,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感受着月光的美好,同时又思念着远方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深切怀念。
《十四夜》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月光和桂树的描绘,传达了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便以“月近中秋夜有辉”引入,营造了一种温柔而恬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中秋夜的独特魅力。接着,诗人以“幽人恋月卧迟迟”展现了他对月亮的依恋,似乎在诉说着那种孤独而美好的情感。
“及时光景宁须满,明日阴晴未可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未来不可知的感慨。诗人在此处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莫要过于执着于完美的圆满。“清影一帘金琐碎”,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透过窗帘的点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画面。
最后两句“倚阑无限怀人意,都在庭前桂树枝”,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倚靠栏杆,心中满怀对远方人的思念,而这一切又都寄托在庭前的桂树之上,形成了浓厚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以清幽的意境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好与思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整首诗围绕着中秋这一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远方人的思念,蕴含着浓厚的人情味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春节
B. 中秋节
C. 端午节
诗人对月亮的态度是?
A. 恐惧
B. 依恋
C. 忽视
“明日阴晴未可期”的意思是?
A. 明天的天气是晴天
B. 明天的天气变化无常
C. 明天的天气一定会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