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宿黄鸣谷鸣山洞》

时间: 2025-04-27 09:21:36

诗句

山中春日好,好处客尘稀。

嫩草媚阶绿,流莺绕树飞。

穿松花落帽,拾蕨雾沾衣。

不断撩人目,晴烟下翠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1:36

原文展示

宿黄鸣谷鸣山洞
作者: 刘鸣世 〔明代〕

山中春日好,好处客尘稀。
嫩草媚阶绿,流莺绕树飞。
穿松花落帽,拾蕨雾沾衣。
不断撩人目,晴烟下翠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山中景色,清新而迷人。诗人感叹山中春日的美好,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空气格外清新。嫩绿色的草坪映入眼帘,黄莺在树间飞舞。松树下,花瓣轻轻飘落,诗人拾起蕨类植物,衣服上沾上了晨雾。这一切都令人陶醉,晴朗的天空下,青翠的山谷显得更加迷人。

注释

  • 山中春日好:山中的春天风景非常美好。
  • 好处客尘稀:这里的环境好,尘世的喧嚣很少。
  • 嫩草媚阶绿:嫩绿的草坪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
  • 流莺绕树飞:黄莺在树间飞舞,增添了生机。
  • 穿松花落帽:松树的花瓣落在了诗人的帽子上。
  • 拾蕨雾沾衣:拾起蕨类植物时,晨雾沾湿了衣服。
  • 不断撩人目:这些景象不断吸引着人的目光。
  • 晴烟下翠微:在晴朗的天空下,青翠的山谷显得更加动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鸣世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刘鸣世的生平资料不多,但他的诗歌在当时颇受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日之际,诗人身处山中,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间繁杂生活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宿黄鸣谷鸣山洞》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山中的自然美景。开头两句“山中春日好,好处客尘稀”不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的赞美,还通过“尘稀”二字暗示了这里与繁华都市的距离,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嫩草媚阶绿,流莺绕树飞”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日的生机盎然,嫩绿的草坪和飞舞的黄莺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穿松花落帽,拾蕨雾沾衣”两句则更具动感,诗人身临其境地描写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松花轻落、晨雾沾衣,既有视觉的美感,也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清新和湿润。最后一句“不断撩人目,晴烟下翠微”高亢而悠远,春日的景象令人在心中久久回味,晴烟笼罩下的青翠山谷,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将山中春日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中春日好:山里的春天景色非常迷人。
  2. 好处客尘稀:这里的环境清新,没有城市的喧嚣,空气中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3. 嫩草媚阶绿:嫩绿的草坪在台阶上显得格外美丽,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
  4. 流莺绕树飞:黄莺在树间飞舞,生机勃勃,增添了山中的活力。
  5. 穿松花落帽:松树的花瓣轻轻飘落,落在了诗人的帽子上,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6. 拾蕨雾沾衣:诗人拾起蕨类植物,晨雾沾湿了衣服,描绘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画面。
  7. 不断撩人目:这些美丽的景象不断吸引着人的目光,令人陶醉。
  8. 晴烟下翠微:在晴朗的天空下,青翠的山谷显得更加动人,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没有直接的比喻,但通过细腻的描写,美好景象如同画卷般展现。
  • 拟人:流莺的飞舞和嫩草的生长赋予了自然以生命,仿佛它们在与人对话。
  • 对仗:如“嫩草媚阶绿,流莺绕树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心情,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了新的开始。
  • 嫩草:象征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 流莺: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灵动,带来生机与快乐。
  • 松花: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晨雾:象征着清新与神秘,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流莺”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D. 一种水

  2.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晨雾”给人带来的感觉是: A. 干燥
    B. 清新
    C. 喧闹
    D. 灰暗

  3. 诗歌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人世繁华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C. 对战乱的感慨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刘鸣世的《宿黄鸣谷鸣山洞》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注重于夜晚的静谧与思考,而刘鸣世则更强调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 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风格上更为奔放,而刘鸣世的诗则显得细腻与温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入门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雪夜 过修觉山不果登览 花下小酌 雨霁 读杜诗 吴歌 入城至郡圃及诸家园亭游人甚盛 刘道士赠小葫芦 夜闻姑恶 磨衲道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空明洞天 民族乡 小字头的字 节赏 包含止的成语 盗名暗世 镸字旁的字 祝发空门 离世绝俗 爪字旁的字 物极将返 母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侮手 鸳鸾 宿世冤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