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9:03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
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
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
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
阆州城东的灵山是洁白的,阆州城北的玉台则是碧绿的。
松树在云间漂浮,似乎快要消失,但又无尽无穷;江水在流动,似乎要崩塌,却又不至于崩溃。
谁知道这根本没有鬼神的聚会?我已经感到这股气息与嵩华相敌。
中原的战斗还未结束,我们应当在此结庐,以青壁为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社会现实,饱含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阆山歌》写于杜甫的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国家动荡,民众苦难。诗人以阆州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思考。
《阆山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现实意义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阆州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世浮沉、时局动荡的深刻感受。诗中开篇描写阆州城东的灵山和城北的玉台,色彩鲜明,构建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面。接下来的描写则突显了自然景象的矛盾,松树似要消失,却又在云间徘徊,江水在动荡中却又保持着稳定。这种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也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尤其是“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一句,诗人质疑鬼神的存在,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抗争和对超自然力量的不屑。最后一句“中原格斗且未归”,让人感受到战乱带来的无奈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深切的忧虑,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惑,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阆山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阆州城东灵山白”中“灵山”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种精神
c) 一种景象
诗中提到的“中原格斗”主要是指什么?
a) 自然灾害
b) 战争
c) 经济斗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阆山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阆山歌》更侧重于表现作者的忧虑与对时局的反思,而《登鹳雀楼》则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追求。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使得两首诗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