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23:0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3:00:41
敬亭与吾期,今日雨当止。静扫峰头云,秀色粲如喜。我惭无以酢,园径欣细履,夜来四檐声,添我北池水。破圩久不补,积潦啮其址。南人麦禾薄,稻垄鱼尾尾。丰穰未敢望,疲饿何由起。饱食但高眠,自惭称刺史。
我与敬亭山有约,今天雨应该停了。静静地扫去山峰上的云雾,秀丽的景色如喜悦般灿烂。我惭愧无法回应这美景,只能在园中小径上细细行走,夜晚屋檐下的雨声,为我北边的池塘增添了水。破损的堤坝久未修补,积水侵蚀着它的基址。南方的麦禾稀薄,稻田里鱼儿游动。丰收的希望不敢奢望,疲惫和饥饿如何能消除。吃饱了只是高枕而眠,自愧作为刺史。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官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喜悦与忧虑。
这首诗以雨后敬亭山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中“静扫峰头云,秀色粲如喜”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美丽,而“我惭无以酢”则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无奈回应。后文通过对农田和堤坝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敬亭与吾期”中的“敬亭”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个人 C. 一座庙 D. 一座桥 答案:A
诗中“我惭无以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B
诗中“破圩久不补”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A. 自然灾害 B. 社会破败 C. 政治腐败 D. 经济困难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