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风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7-31 05:28:30

诗句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

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

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

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5:28:30

原文展示: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白话文翻译: 秋风萧瑟,吹过洛川的渡口,水色碧绿,沙滩寒冷,白鹭在空中飞翔。水波之上,人们正在砍伐树木,准备做成梁木,夕阳下,砍柴的人下山归去。山头上,九月已经积雪一尺深,山民只能燃烧木柴来取暖,当作衣物。贫瘠的田地收成微薄,妇人和孩子都在饥饿中,年底的严寒如何能够度过。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
  • 洛川:指洛河,流经河南洛阳。
  • 白鹭:一种水鸟。
  • 波头:水波的边缘。
  • 伐木:砍伐树木。
  • 樵苏:砍柴的人。
  • 襦裤:古代的衣物,这里指衣物。
  • 石田:贫瘠的田地。
  • 妇子:妇人和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张耒是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首诗描绘了秋风中的洛川景象,通过具体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当时农民的艰苦生活和面临的困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洛川渡口的生动画面。诗中,“秋风萧萧”开篇,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与“水碧沙寒”相呼应,形成了冷清的自然环境。白鹭的飞翔,增添了一丝生机,但随后的“波头伐木”和“落日樵苏”则揭示了人们的辛勤劳作。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山头九月雪一尺”和“山民燃薪当襦裤”的描写,展现了山民的贫困和无奈。最后两句“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农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 首句“秋风萧萧洛川渡”,通过“萧萧”形容秋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第二句“水碧沙寒飞白鹭”,用“碧”和“寒”形容水和沙,与白鹭的飞翔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第三句“波头伐木欲成梁”,描绘了人们在波头砍伐树木的场景,暗示了人们的辛勤劳作。
  • 第四句“落日樵苏下山去”,通过“落日”和“下山”描绘了砍柴人归家的情景,增添了诗的动感。
  • 第五句“山头九月雪一尺”,用“一尺”形容雪的深度,突出了山区的严寒。
  • 第六句“山民燃薪当襦裤”,通过“燃薪”和“当襦裤”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民的贫困。
  • 第七句“石田收薄妇子饥”,用“石田”和“收薄”形容田地的贫瘠和收成的微薄,反映了农民的苦难。
  • 第八句“岁晚苦寒安可度”,通过“岁晚”和“苦寒”表达了年底的严寒和农民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变迁。
  • 白鹭:象征着自由和生机。
  • 伐木:象征着辛勤劳作。
  • 落日:象征着结束和归家。
  • 雪:象征着严寒和困境。
  • 燃薪:象征着贫困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秋风萧萧”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声 B. 水声 C. 鸟声 答案:A

  2. “山民燃薪当襦裤”中的“燃薪”指的是什么? A. 燃烧木柴 B. 燃烧衣物 C. 燃烧食物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岁晚苦寒安可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无奈 C. 喜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

相关查询

送邹石生之广州 其三 送邹石生之广州 其二 送邹石生之广州 其一 青溪晚霁 青溪晚齐 江村 登虎丘即事 送空上人 咏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魏良辅 指腹为婚 追悔何及 河涸海干 竹字头的字 倒反 毋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心红 半死半生 包含豆的词语有哪些 行则连舆,止则接席 包含牝的成语 爿字旁的字 蛙鸣蚓叫 枯槎 而字旁的字 包含弱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