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51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在亭前春天的景色中,红花已经凋零,舞动的身影在此徘徊。
细细的春雨轻轻飘洒,我的双眉在此时也不敢轻易展现。
绿窗之下,冷清的气氛中,花香已然消逝,仿佛留下了香印成灰。
我该如何面对这情怀?只想朦胧地入梦,迷迷糊糊地沉睡过去。
李煜(937年-978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以其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在失去权利后,诗中常流露出深沉的孤独与哀愁。
李煜,南唐后主,才华横溢,尤其以词名世。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常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题材,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创作于李煜失去皇位之后,流亡生涯使他对往昔的繁华感到无比怀念。这首词通过春天的细雨与凋零的花朵,表现了他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感悟。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是李煜晚期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特有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词的开头“亭前春逐红英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透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无奈。红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逝去,令人感到惋惜。
接下来的“舞态徘徊”,则传达了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回忆。细雨霏微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柔和,同时也增添了几分哀愁。“不放双眉时暂开”,更是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难以释放情感,心中充满了压抑。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这一句,意象更为深刻。绿窗象征着内心的孤寂,芳香的消逝更是对往日美好生活的感慨与叹息。最后一句“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表达了李煜希望沉浸在梦境中的渴望,梦中或许能够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整首词充满了对往事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李煜作为一个失意者的复杂内心世界。
整首词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李煜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复杂。
诗中“红英尽”指的是什么?
细雨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以上内容为《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的详尽解析,涵盖了原文、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学习互动以及比较与延伸,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此诗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