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28
秋莺
残莺何事不知秋,
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
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
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
露华凄冷蓼花愁。
这只残留的黄莺,为什么对秋天毫无所知呢?它在幽静的树林中依然独自游荡。它那饱经风霜的舌头,百般倾听四周的声音,仿佛一抹深黄的色彩融入了缥缈的烟雾之中。它栖息在背离世俗的地方,与悲伤的鲁国同在,清亮的鸣叫如同破碎的笙音在空中回荡。不要再留连不去,快些回去吧,露珠的华丽在冷清的蓼花上显得格外凄凉。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以词作著称,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作品多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失去的哀愁。
《秋莺》创作于李煜失去帝位之后,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使其心境愈加沉重。在秋天的时节,黄莺的悲鸣更显得孤独与哀愁,暗示他对逝去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
《秋莺》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诗,展现了李煜在失去权位后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反思。他以黄莺为切入点,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悲伤与无奈。整首诗的意象细腻且富有层次,首句通过“残莺”引出主题,表现了对秋天的无知与无奈,象征着被遗弃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使人感受到莺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无动于衷,尤其是“老舌百般倾耳听”,显示出岁月的流逝与对生命的感慨。
诗中“栖迟背世同悲鲁”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悲叹,与鲁国的衰亡相呼应,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渴望。而最后两句“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则是对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力感,情感愈发浓烈,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现了李煜作为词人的深厚造诣。
整首诗以黄莺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流露出浓厚的孤独与悲伤情感。
选择题:诗中“残莺”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欢乐
D. 幸福
填空题:诗中提到“老舌百般倾耳听”,意在表达对____的感悟。
判断题:整首诗传达了李煜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