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0:18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作者: 李煜 〔五代〕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全诗翻译:
红日已经高悬在空中,光线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金色的香炉上香气逐渐浓郁,袅袅升起。红色锦缎的衣服随着她的步伐轻轻褶皱。那佳人舞动着,金钗在她的发间闪耀,酒杯旁我时不时地嗅着花瓣的香气。远处的另一座殿宇传来箫鼓的乐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典故,但“佳人舞”常寓意美好事物与欢乐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渐江,南唐后主,诗人、词人。他的词风细腻、婉约,常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煜在位时南唐经济繁荣,文化兴盛,但他在位后期国破家亡,词作中常流露出哀伤与无奈。
创作背景:
《浣溪沙》是李煜在南唐时期创作的一首词,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美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感伤。
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及其美好瞬间的词作。开篇“红日已高三丈透”,以鲜明的视觉意象展现了阳光普照的景象,给人以温暖与活力的感觉。接下来,金炉的香气逐渐浓郁,暗示着生活的奢华与宁静。词中“红锦地衣随步皱”描绘了佳人轻盈的舞姿,暗含着优雅与灵动。
“佳人舞点金钗溜”中的“点金钗”不仅是对美的描绘,更是一种对华丽生活的象征。此时,酒的芬芳与花蕊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醉人的氛围,令人陶醉。最后一句“别殿遥闻箫鼓奏”将视角拉远,传递出远处宴乐的欢快气氛,形成了与开头阳光明媚的场景形成对照。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令人感叹。李煜在词中展现出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独特的情感世界,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李煜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红日”象征什么?
A. 希望与活力
B. 伤痛与哀伤
C. 冷漠与孤独
“佳人舞点金钗溜”中的“点金钗”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装饰
C. 一种食物
诗中提到的“酒恶”是什么意思?
A. 酒的香气
B. 酒的颜色
C. 酒的味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煜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李煜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与个人情感,而苏轼则更具哲理性与广阔的视角。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煜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希望能激发您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
此词是南唐后主李煜在江南盛时对其宫中歌舞升平景况的描写。反映了李煜早期的宫廷生活。 词的上片,是帝王奢华生活和耽于享乐的真实写照。 起言红日已高,金炉添否,是歌舞时外部环境的描写。全然是一副官贵闲人的作派。陈善《扪虱新语》卷七:“帝王文章。自有一般富贵气象。”此不虚言。据史书记载后主宫中非常官丽堂皇。如《五国故事》中说李煜:“尝于宫中以销金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瑇瑁而押之。又以绿钢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又以花间设画小本亭子,才容二人。煜与爱姬周氏对酌于其中,如是数处。”又,宋·陶谷《清异录》卷上记载:“李后主每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简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其宫中焚香之器名目繁多,奢华之极。但作者在此词只用此两句巧妙地描写作者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生活画面。“三丈透”言为时不早,其慵懒轻松的情态仿佛想见。“金炉”、“香兽”等已并非—般人家轻易置得。又何况是“次第添”。其中可料知歌舞进行已久,排场亦大。但主人对这些花销用度并不吝惜。通宵达旦的歌舞,奢丽浮华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宫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 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来,写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对应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继日的。词人非常细心地捕捉到了歌舞场景中的两个细节“地衣皱”、“金钗溜”。随着飞速旋转的舞步红锦织成的地毯打起皱来,舞女的金钗从发髻滑落下来。“酒恶”一句,写作者已经酒醉不支,但却仍旧以花解酒,力图继续饮宴。“拈‘字、“嗅”宇写酒醉时的娇态。微醉的她时而拈花带笑,嗅花为解,意犹木尽。尤见其酣嘻情趣、楚楚可怜。最后一句跳开的场面描写,从侧面反映这里的活动是如何的喧闹。从内容上看,词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虚腐朽的,不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华,而且毫不顾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乐安逸当中。同时,作者在词中的种种作态对其本人来说,作者始终是抱着一种自得的、欣赏的态度的,作者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得到说明——作者大概乐于或希望别人知道作者的这种生活,所以要使“别殿遥闻箫鼓奏”。从艺术上看,此词的结构严谨,技巧娴熟,语言华丽,喻象生动。上下两片承接自然紧密,浑然一体,场面描写细腻到位,情态表现活灵活现,如“酒恶时拈花蕊嗅”一句,贴近生活,使一个醉酒享乐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红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称为“绝唱”。 此词描写帝王享乐的词,艺术上的精美与内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同作者后期的词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可见,如果不是对这种耽于奢华生活乐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历史的警醒也许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