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5:02
蓦山溪
中秋后三日,夜风大作,林声如怒涛。
客怀展转不能寐,因借浩然韵作此霜林万籁,秋满人间世。
客子旧山心,误西风悲号涧水。
茅檐夜久,仍送雨疏疏,焚香坐,对床眠,多少闲滋味。
钓舡篷底,闲杀烟蓑辈。
老眼倦纷华,宦情与秋光似纸。
幽栖归去,梧影小楼寒,看山眼,打窗声,莫放颓然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后的夜晚,夜风猛烈,树林的声音如同怒涛般涌动。诗人因思乡而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于是借着浩然的气韵写下这首诗,感受到秋意浓厚,世间万物也都充满了秋天的气息。客子对故乡的思念,因西风的吹拂而引发对溪水的悲叹。茅草屋檐下,夜已很深,细雨轻轻飘落,焚香静坐,面对床榻,感受无尽的闲适滋味。钓鱼的小船在篷下,安闲地浮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年岁渐长,眼神疲惫,对繁华的厌倦,宦海浮沉与秋光的交融犹如纸张般薄弱。幽静的栖息处,梧桐树的影子在冷清的小楼上摇曳,仰望青山,窗外敲打的声音,莫要让自己沉醉于颓废之中。
诗中提到的“西风”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表示秋天的到来或是思乡之情。“梧影”则可以联想到古人对梧桐树的情感,常与离愁相连。
作者介绍:蔡松年,金朝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中秋后,正值秋季,诗人因思乡情怀而作,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蓦山溪》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秋天的感慨。开头的“夜风大作,林声如怒涛”便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凛冽与孤寂。诗人因客居他乡,心中充满思绪,难以入眠,借此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随着诗句的展开,茅檐下的细雨与焚香的静谧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宁静的生活,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对故乡的牵挂。此外,诗中“钓舡篷底,闲杀烟蓑辈”的描绘,不仅体现出诗人对生活闲适状态的向往,也暗示着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诗人以“莫放颓然醉”作为结尾,提醒自己在孤独与失落中保持清醒,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浩然韵”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莫放颓然醉”意在提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