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38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
在金井边的梧桐树下,辘轳声响起,秋天的气息让几棵树都显得惊慌。
白天的雨带来了新的忧愁,百尺长的虾须挂在玉钩上。
琼窗外春天的景象已断,双蛾的眉头皱起,回首望去,心中难以自已。
我想寄情于水中的鱼游,但这九曲的寒波却无法逆流而上。
作者介绍:李煜(937-978),字重光,号煜,五代南唐国君,后为词人。他的词情感细腻,风格独特,善于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李煜在位期间,国势衰弱,国破家亡后,他的词作常流露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采桑子》是李煜晚年的作品,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处以“辘轳金井梧桐晚”,通过梧桐树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接着“昼雨新愁”,将白天的雨与内心的愁绪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心中对生活无尽的忧伤与惆怅。
“百尺虾须在玉钩”一句,诗人以虾须比喻自己的生活困境,仿佛是在高贵的玉钩上挂着,却难以逃脱。此处不仅表达了诗人的痛苦,也映射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
“琼窗春断双蛾皱”,此句中“琼窗”预示着过去美好的春光已经断绝,双蛾的皱眉则体现了内心的愁苦。末尾“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泝流”,诗人欲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水中的鱼儿,却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寒波的流动无情而无法逆转,象征着诗人对无法回归的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出李煜对美好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力感,具有深刻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感受,深刻反映了李煜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