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2:1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2:16:21
松柏萧森溪水南,
道人只作两团庵。
市区收罢豚鱼税,
来与弥陀共一龛。
松柏在溪水南岸郁郁葱葱,
道人只是在这里住了两个小庵堂。
城市中收完了豚鱼的税,
我来与弥陀共用一个佛龛。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对修道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教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都极具影响力,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繁忙与物欲横流的反思。诗中描绘的景象与道教的清净无为相呼应,表达了他对安宁、宁静生活的追求。
苏轼的这首绝句,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松柏的苍翠和溪水的流淌,营造了一种幽静的自然氛围。开篇的“松柏萧森”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和静谧,似乎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接着,诗人提到道人和小庵,暗示了修行与世俗生活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提到“市区收罢豚鱼税”,反映了市井的繁忙与世俗的纷扰。诗人在这里显然是对生活的反思,似乎在表达对商业化、物质化生活的不满。而最后一句“来与弥陀共一龛”,则是对佛教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与佛共同生活的愿望,体现了他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整首诗以自然描写开头,以人文情怀收尾,表现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逃避,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忙世俗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希望逃离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王维
诗中提到的“弥陀”指的是哪个宗教的佛?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诗中的“市区收罢豚鱼税”主要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清贫
B. 对商业的热爱
C. 对世俗繁忙的反思
D.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