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斋》

时间: 2025-05-20 00:13:06

诗句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00:13:06

诗词名称: 西斋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濯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而明亮的书斋,里面有一张六尺长的床。生病的我在早晨睡得很足,坐着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昏昏沉沉的状态既不是喝醉了,也不是狂妄自大。轻轻地撩起衣服,竹林间的微风带来丝丝凉意。起身在西园中行走,草木散发出幽幽的香气。石榴花开了一枝,桑树和枣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鸣鸠在树荫下困倦地站着,忘了飞翔。黄鸟也自得其乐,新的鸣叫声变得更加圆润。我拄着拐杖观察万物的变化,也在观察我的生命。万物各有其时,我的生命却显得格外辉煌。


注释:

  • 西斋: 指西边的书房,寓意安静、清幽的环境。
  • 六尺床: 六尺是床的长度,暗示作者居住的空间。
  • 病夫: 生病的人,指代诗人自己。
  • 昏昏: 指模糊、困倦的状态。
  • 褰衣: 撩起衣服,表达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杖藜: 拄着拐杖,表示身体虚弱却仍愿意观察世界。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散文、书法均具极高成就,风格豪放,兼具理性与情感。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因政治原因被贬,生活清贫,但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斋》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流畅的意象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诗中开篇通过“西斋深且明”引入,展示了一个静谧而明亮的环境,表现出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病夫朝睡足”一句,表达了因病而带来的无奈,但又不失对于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草木含幽香”、“榴花开一枝”等,展现出生命的美好与活力,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写鸣鸠和黄鸟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而“杖藜观物化”则透露出他对于生命和自然变化的思考。这种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反映,也是对自身生命状态的审视。最后一句“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点明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认为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时机,表达了对生命的真实、热爱和积极态度。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诗人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 描绘了一个安静明亮的书房,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第二句: 反映了作者因病而产生的懒散状态。
    • 第三句: 强调了自己清醒的状态,虽无醉意却感到迷茫。
    • 第四句: 描绘了竹林间的微风,给人带来清凉。
    • 第五句: 走出屋外,感受到自然的芬芳。
    • 第六句: 用榴花和桑枣的明亮反映生命的生机。
    • 第七句: 鸟儿在树荫下安静地待着,忘却了飞翔的自由。
    • 第八句: 黄鸟的欢快歌声,表现生命的乐趣。
    • 第九句: 通过拄杖观察周围,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 第十句: 总结生命的存在与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生活状态。
    • 拟人: 鸟儿的行为赋予生命,表现出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 对仗: 诗中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加了音韵美。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 西斋: 代表宁静的内心世界。
  • 草木: 象征生命的繁荣与活力。
  • 鸟儿: 代表自由与快乐。
  • 榴花、桑枣: 反映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病夫”指的是?

    • A. 朋友
    • B. 诗人自己
    • C. 家人
    • D. 远方的亲戚
  3. “杖藜观物化”中的“物化”主要指什么?

    • A. 物品
    • B. 自然变化
    • C. 人的变化
    • D. 物质享受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苏轼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苏轼 vs. 李白: 两位诗人都在作品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注重哲理思考,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激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流派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 其二 戏子由 残句湖上秋风聚萤苑 无题 浣溪沙(和前韵) 和王斿二首 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次韵江晦叔兼呈器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兰桂腾芳 费尽心机 口字旁的字 襟怀磊落 老字二怎么写?老字二的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_汉字笔顺学习 人字部首的字有哪些字 包含敷的成语 空字的拼音详解_空字的正确拼音写法 女长当嫁 禾木旁的字有哪些?带禾木旁的汉字大全 髹饰 两点水的字 配套成龙 火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牌证 水秀 邪不干正 足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足的汉字大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