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7:12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眼前勃谿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旂旄。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宛丘先生就像座高丘,宛丘的学舍就像一只小舟。平时他常常低着头诵读经典,忽然间打个哈欠撞到了屋顶。斜风吹着帷幕,雨水打在脸上,先生毫不在意,反而让旁人感到羞愧。任凭别人饱受寒霜,他仍然乐于像方朔一样笑谈,甘愿为雨中求取秦优的美名。眼前的勃溪又有什么值得谈论的呢,处世的六凿之道须在天上游历。即使读了万卷书,如果不读律法,怎么能让君主如尧舜那样有才德?劝农的官员们出行如云,送给老百姓的食盐也如蜜般甘甜。门前的万事都不放在心上,虽然他头发花白,气概却丝毫不屈服。余杭的别驾虽无功劳,画堂里却悬挂着五丈的彩旗。重楼在空中屹立,雨声遥远,屋里人虽少,但风雅却依然。过去我所感到惭愧的事情,如今却不再觉得羞耻,坐在这里面对疲惫的乡民,更加鞭策自己。道遇阳虎,虽有言语相交,心里明白他并非真诚,口中应承也只是敷衍。居高忘下又有什么益处呢,气节却在消耗,今已不多。文章的技艺又何足挂齿,先生的别驾昔日声名已不再。如今衰老已无用,权利也只分给时人轻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和仲,晚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因其才华横溢而被尊称为“苏东坡”。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情感真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戏子由》写于苏轼在余杭任职期间,诗中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表现出苏轼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戏子由》通过描绘宛丘先生的形象,揭示了苏轼对学术的追求与对世俗的反思。诗中的宛丘先生,象征着高洁的学者,尽管处于困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表现出一种不屈的精神。诗中对“读书万卷不读律”的批判,反映出作者对那些只读书而不懂得立身处世之道的人的不满,借此表达了对真正治国理政能力的渴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通过对官场的观察,指出了那些表面风光的官员内心的空虚与无能,借阳虎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口头应承却毫无实质的人。最后,苏轼对自己的衰老和无用感到无奈,但他并不甘心,依然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对社会有所贡献。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自嘲,也有对理想的坚持,展现了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全诗通过宛丘先生的形象,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官场的讽刺,以及对学术的坚持,展现出一种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守信念的精神。
《戏子由》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读书万卷不读律”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A. 学识的丰富
B. 学习法典的重要性
C. 学习的无用
D. 读书的快乐
“阳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真实的朋友
B. 虚伪的官员
C. 忍耐的农民
D. 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