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道潜见寄》

时间: 2025-05-07 16:30:00

诗句

萧萧华发映衰容,惭愧高僧叹不逢。

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

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0:00

原文展示:

萧萧华发映衰容,惭愧高僧叹不逢。
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
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白发苍苍映衬着衰老的容颜,心中感到惭愧,因高僧对他没有遇到良好的机会而感叹。游宦生涯使得他在各地漂泊,内心感到空虚,尘世的烦扰何时才能消散。虽然已经甘愿在鸡群中憔悴,然而仍觉得比起在干旱的年份中辛劳如龙的日子要来得好。回首往昔,无法忍受那炽热的膏火,试图向青松求取甘露,以求得慰藉。


注释:

  • 萧萧:形容树木的声音或风声,这里指白发的衰老。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象征智慧与理想。
  • 游宦:指官场的游荡,意指诗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劳累而显得瘦弱。
  • 膏火:指热烈的火焰,象征世俗的诱惑或痛苦。
  • 甘露:指润泽的雨露,象征清凉和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坛上以诗、文、词、赋俱佳而著称,尤其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正值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心中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道潜见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萧萧华发映衰容”用意象描绘出老年的孤寂与无奈,白发映衬着衰老的面容,既是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叹,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游宦生涯比作无处不在的空虚,说明自己在世俗中漂泊的无奈,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无尽叹息。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这句中诗人采取了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尽管处于憔悴的状态,也胜过辛苦劳作的日子。这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更是将诗人对往昔不堪回首的无奈与对清幽生活的渴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内心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层次上构建了一个从个人感受到社会观察的结构,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华发映衰容:白发的声音与衰老的容颜相映成趣,感慨岁月的流逝。
  2. 惭愧高僧叹不逢:因未能遇到高人而感到惭愧,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3. 游宦终身空处处:游历官场多年,却感到空虚无所依,说明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4. 尘埃何日退重重: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期盼,渴望解脱。
  5. 已甘憔悴鸡群鹤:即使憔悴在世俗中,仍觉得满足,这种选择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转变。
  6. 犹胜劬劳旱岁龙:强调宁愿轻松的生活也胜过艰辛劳作的日子,表达对辛苦生活的反思。
  7. 回首不堪膏火热:回忆往昔的痛苦与热烈,心中充满不堪回首的苦楚。
  8. 试求甘露洒青松:试图寻找甘露,渴望得到清凉和滋养,象征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游宦生涯,借以表达空虚与无奈。
  • 象征:白发、鸡群、青松等意象象征着岁月、生活的选择与自然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年华的流逝与老去。
  • 高僧:象征智慧与理想,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鸡群鹤:代表世俗与超脱的选择,鸡群暗示平凡的生活,而鹤则象征高洁。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寿,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宦”指的是: A. 旅行
    B. 在官场的生活
    C. 学习
    D. 隐居

  2. “已甘憔悴鸡群鹤”的意思是: A. 宁愿在平凡中生活
    B. 高傲自大
    C. 追求名利
    D. 逃避责任

  3. 诗中的“甘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的滋养与宁静
    C. 美食
    D. 友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登高》:反映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次韵道潜见寄》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加豪放,苏辙则显得沉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兄弟间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苏辙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三首 其一 对月吟 点绛唇 前题 和海野韵 点绛唇 赠友人 点绛唇 前题。代景姜作 点绛唇 对月怀表妹 点绛唇 江楼醉后与程千一 点绛唇 盆梅将开,以纸帐护之 点绛唇 碧桃 点绛唇 点绛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交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包含试的词语有哪些 幺字旁的字 白发千丈 变古易常 丘原 車字旁的字 肩贩 兀字旁的字 兔头獐脑 袍笏登场 包含坚的成语 舒筋活络 己字旁的字 叠见杂出 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