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3: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3:43:36
送杜介归扬州
作者: 苏辙 〔宋代〕
扬州繁丽非前世,
城郭萧条却古风。
尚有花畦春雨后,
不妨水调月明中。
东都甲第非嫌汝,
北牖羲皇自属翁。
清洛放船经月事,
急先鶗鳺绕芳丛。
扬州的繁华景象与往昔不同,
城墙和街道虽然萧条,却保留了古老的风韵。
春雨过后,花畦依然盛开,
不妨在明亮的月光下,听水调歌声。
东都的豪门大户并不嫌弃你,
北窗下的羲皇之子自有其尊荣。
在清澈的洛水上放船,经历着月夜的浪漫,
急促的黄鹂绕着花丛啼鸣。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笔触描绘生活的细腻与哲理。
《送杜介归扬州》写于苏辙送别好友杜介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扬州的深厚情感。在当时,扬州是一个文化与经济交汇的繁华城市,诗人通过描绘扬州的景象,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扬州的美丽与古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城市的眷恋。首句“扬州繁丽非前世”点明了扬州的繁华虽然不同于往昔,却依然吸引人。接下来的“城郭萧条却古风”揭示了城市的另一面,虽然萧条却保留着古风,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诗中提到的“尚有花畦春雨后,不妨水调月明中”,更是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结合,展现出春雨后的生机与月夜的宁静。诗人用“东都甲第非嫌汝”表达了对友人的认可和期望,强调扬州并不因地位的差异而嫌弃朋友,而是珍视这份情谊。
整首诗透过清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重和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扬州的热爱,表达了友谊的珍贵与人文情怀的深厚,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情感基调。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友人
B. 描绘自然
C. 叙述历史
答案:A
“东都甲第非嫌汝”中的“甲第”指的是什么?
A. 豪门大户
B. 普通百姓
C. 书院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羲皇”代表了什么?
A. 地位低下
B. 高贵与智慧
C. 普通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