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子瞻涡口遇风》

时间: 2025-04-26 12:12:59

诗句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余飚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2:59

原文展示: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余飚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白话文翻译:

长淮河上傍晚刮起风,风来自涡河口。
新船虽然坚固,波浪依然难以忍受。
诗篇中写到艰难险阻,惊恐的情绪波及到妻儿。
回忆起曾经同舟共渡荆峡,整夜愁苦如石般沉重。
狂风猛浪涌入舱内,水花溅湿窗户。
一生未曾见过如此景象,惊恐之下想要狂奔而逃。
自那时起经历忧患,渐渐感到自己衰老丑陋。
远望波浪之中,偶尔能痛快地喝杯美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淮:指长江,淮河。
  • 涡河口:指涡河的出海口。
  • 新舟:新造的船只。
  • 艰厄:艰难困苦。
  • 荆峡:指荆州的峡谷,象征险阻的水路。
  • 帏幄:指船上的帷帐。
  • 惊顾:惊慌地回头看。
  • 忧患:忧虑和困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荆峡,是历史上著名的险水,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诗人通过回忆与家人同舟共渡的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易和对亲人的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字子瞻,号卧龙,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与兄长共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以其诗文才华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苏辙晚年,他在政治和生活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在诗中流露无遗。此时的他已感到生活的艰辛,经历了太多的忧患,故而在风浪中回忆往昔。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波涛汹涌的环境中,面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心中涌动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长淮暮生风”引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威力与无情,随后通过对“新舟”、“波浪”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感慨。诗中反复提及的“艰厄”、“惊恐”等词汇,显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无奈。

回忆与家人同渡荆峡的情景,诗人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而“愁石首”则将这种愁苦形象化,表现了他内心的沉重与无助。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逐渐感受到自身的衰老与丑陋,反映了对人生无情流逝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调侃与释怀,尽管生活艰辛,但在波涛中仍能偶尔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快乐。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既有无奈又有豁达,使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感受到诗人面对人生的坚韧与乐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 描述傍晚时分,长江边上刮起的风,营造出一种凶险的气氛。
  2.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 虽然新造的船坚固,但面对波浪依然难以承受,暗示生活的艰辛。
  3.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 诗中写到艰难险阻,恐惧的情绪波及到妻儿,表现出诗人对家人的忧虑。
  4.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 回忆起与家人同舟共渡荆峡,感到愁苦如石般沉重,体现出对往昔的思念。
  5. 余飚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 风浪涌入船舱,水花飞溅,突出了一种身处险境的紧迫感。
  6.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 一生未曾见过如此情景,惊慌之下想要逃走,表达了极度的恐惧。
  7.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 从那时起经历了太多的忧虑,渐渐感到自己衰老与丑陋。
  8.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 在波涛之中偶尔能痛快地喝酒,表现出在艰难中寻找快乐的智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愁苦比作“石首”,形象地表现了沉重的心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风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艰难的感慨与对家庭的忧虑,同时展现出他在困境中依然追寻快乐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淮:象征着广阔与无情的自然。
  • 新舟:象征着希望与脆弱。
  • 波浪:象征着生活中的挑战与困扰。
  • 荆峡:象征着人生的艰难险阻。
  • 醇酒:象征着生活中的片刻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淮”指的是哪个河流?

    • A. 黄河
    • B. 长江
    • C. 淮河
    • D. 珠江
  2. 诗人回忆起与家人同渡的地方是哪里?

    • A. 荆州
    • B. 涡河
    • C. 荆峡
    • D. 淮河口
  3. 诗中“惊恐及儿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家庭的关心
    • C. 对自然的敬畏
    •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长江
  2. C. 荆峡
  3. B. 对家庭的关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苏辙的《和子瞻涡口遇风》vs. 杜甫的《登高》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慨,但苏辙的诗更强调对家人的忧虑与思念,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反思和悲凉。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令人深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轼与苏辙的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侍御贬郴州 送康判官往新安(一作皇甫冉诗) 少年行 寄普门上人 湖上遇郑田 奉使至申州伤经陷没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 幽琴 相和歌辞。铜雀台 龙门八咏。福公塔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九扈 邑乘 疏结尾的成语 尽智竭力 倒八字的字 宵烽 齲字旁的字 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酒绿灯红 黹字旁的字 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消取 巛字旁的字 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历世磨钝 天之戮民 瑟弄琴调 包含铃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仙姿玉色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