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杀麦二首》

时间: 2025-04-26 21:12:46

诗句

雨後麦多病,庾中蛾欲飞。

不辞终日暑,幸脱半年饥。

潦水来何暴,秋田望已微。

农夫愚可念,此报定谁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2:46

原文展示:

雨後麦多病,庾中蛾欲飞。
不辞终日暑,幸脱半年饥。
潦水来何暴,秋田望已微。
农夫愚可念,此报定谁非。

白话文翻译:

雨后麦子生病很多,田中蛾虫正想飞起。
不怕整天的炎热,幸好脱离了半年的饥荒。
小河水怎么如此急,秋天的田地已显得稀疏。
农夫的愚笨值得同情,这样的报应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注释:

  • 庾中:指田地中,庾为古代田间的单位。
  • :指害虫,特指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 潦水:指小河流,潦水来得急促,形容水流暴涨。
  • 此报:指农夫所遭遇的困境与报应。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农夫的苦难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困境,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农民的辛苦和无奈是普遍存在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学识渊博。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生活艰辛,频繁遭受自然灾害。诗中表现了对农民生存状况的关心与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农民苦难的感知。

诗歌鉴赏:

《杀麦二首》通过描绘雨后麦田病虫害的景象,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下的无奈与辛勤。开篇“雨后麦多病”直接点出麦田的病害,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提到“庾中蛾欲飞”,用虫害引入对农作物的威胁,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的困境。诗中提到“不辞终日暑”,表达了农民在酷暑中仍然辛勤耕作的精神。最后一句“此报定谁非”,则反映了农民的无辜与不幸,似乎在质问自然的无情与社会的不公。这首诗的情感深厚,既有对农民辛劳的赞美,也有对不公命运的愤怒,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雨后麦田病虫害严重,农田的生态遭到了破坏。
    • 第二联: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人苦恼,但农民因饥荒得以解脱而感到庆幸。
    • 第三联:暴涨的潦水使得田地的状况愈加微弱,象征着农作的脆弱。
    • 第四联:表达了对农民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反思社会的冷漠。
  • 修辞手法

    • 诗中通过“蛾欲飞”的拟人化手法生动描绘了虫害的威胁。
    • 对比“终日暑”和“半年饥”显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与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影响。
  • :代表农民的希望与生计。
  • :象征着对作物的威胁与困扰。
  • 潦水:隐喻自然力量的无情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蛾”主要是指什么? A. 花
    B. 害虫
    C. 鸟类
    D. 其他

  2.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冷漠
    B. 同情
    C. 嘲讽
    D. 不屑

  3. 诗中“此报定谁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质疑
    D. 愉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与杜甫的农民题材,苏辙的诗更侧重于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反思,而杜甫则多通过个人的悲苦经历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批判。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戴帅初觅茶子二首 沁园春 谢童志道书 元宵薇山内弟酒边五首 次韵王文甫先生二首 癸未生日书于本堂 送洵之越 再用前韵谢吴竹修 赋胡贵常所寓西楼 寿同父兄七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恨九泉 禽贪 包含预的成语 片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床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容许 放达不羁 神龙见首不见尾 灵豸 被胎 反目成仇 龙心凤肝 方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悬龟系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