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2:46
雨後麦多病,庾中蛾欲飞。
不辞终日暑,幸脱半年饥。
潦水来何暴,秋田望已微。
农夫愚可念,此报定谁非。
雨后麦子生病很多,田中蛾虫正想飞起。
不怕整天的炎热,幸好脱离了半年的饥荒。
小河水怎么如此急,秋天的田地已显得稀疏。
农夫的愚笨值得同情,这样的报应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农夫的苦难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困境,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农民的辛苦和无奈是普遍存在的主题。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学识渊博。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生活艰辛,频繁遭受自然灾害。诗中表现了对农民生存状况的关心与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农民苦难的感知。
《杀麦二首》通过描绘雨后麦田病虫害的景象,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下的无奈与辛勤。开篇“雨后麦多病”直接点出麦田的病害,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提到“庾中蛾欲飞”,用虫害引入对农作物的威胁,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的困境。诗中提到“不辞终日暑”,表达了农民在酷暑中仍然辛勤耕作的精神。最后一句“此报定谁非”,则反映了农民的无辜与不幸,似乎在质问自然的无情与社会的不公。这首诗的情感深厚,既有对农民辛劳的赞美,也有对不公命运的愤怒,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与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蛾”主要是指什么?
A. 花
B. 害虫
C. 鸟类
D. 其他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冷漠
B. 同情
C. 嘲讽
D. 不屑
诗中“此报定谁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质疑
D. 愉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