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4:06
冠盖相望起隐沦,
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
笑杀逾垣与闭门。
诗中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场景,诗人感慨道:
车马相望的繁华景象,隐秘的居所却依然存在。
先生你怎么能逃脱这世俗的江村呢?
自古以来,真正的隐逸又有谁能真正逃避呢?
不禁让人发笑,那些只是在墙外徘徊、闭门不出的行为。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融合了豪放与婉约,表现了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先生”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位隐士,反映了苏轼对隐者的尊重与对自身生活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冠盖相望”的描写,展示了世俗的繁华与喧嚣,和“隐沦”的对比,强调了隐者的孤独与宁静。诗人以“先生”引导出对隐士的思考,提问“那得老江村”,不仅是在询问隐者的选择,更是在反思自己作为诗人的处境。接下来的“古来真遁何曾遁”则揭示了隐逸的虚幻与不可能,暗示着真正的逃避并不存在。最后一句“笑杀逾垣与闭门”则以轻松的口吻,嘲讽那些只在家中闭门不出的行为,表现出诗人对这些表面隐逸的无奈与嘲笑。整体上,诗通过对隐逸的思考,体现了对生活、世俗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隐逸生活的虚幻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和对真正隐逸的怀疑。
诗词测试:
“冠盖相望”的意思是:
A. 车马相互对望
B. 隐者居所
C. 自然景色
诗中提到的“真遁”是什么?
A. 逃避现实
B. 真实的隐逸
C. 隐居的生活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嘲讽
C. 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王维的隐逸诗歌都有着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思与调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