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5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59:51
斜日横窗起暗尘,
水边门户闭闲春。
千竿竹里花枝动,
只道无人似有人。
夕阳斜斜地照在窗上,窗前的尘埃在光线中浮动;
水边的门紧闭着,春天显得格外安静。
千竿竹子间,花枝轻轻摇动,
让人误以为这里无人,却似乎又有人在其中。
这首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诗人对隐逸生活的一种描绘。唐代时期,有不少诗人追求隐居生活,远离喧嚣,享受自然的宁静。
赵嘏(公元 902年-970年),字子美,号澹然,唐代诗人,生于晚唐,逝世于五代时期。赵嘏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描绘田园风光,展现内心的宁静。
《寻僧》创作于唐代,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感受到动荡与喧嚣,因此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诗中表现出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寻僧》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描绘了一个宁静而隐秘的场景。开篇“斜日横窗起暗尘”,通过斜阳的光影映射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窗前的尘埃似乎在诉说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接着“水边门户闭闲春”,水边的门户紧闭,春天的生机没有被打扰,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
接下来的“千竿竹里花枝动”,则在安静的环境中引入了一丝动感,竹林中的花枝轻轻摇摆,似乎在讲述一种隐秘的生命力。最后一句“只道无人似有人”,引发读者的思考,虽然表面上看似无人,但细细品味却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活力。这种对比与反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独特,斜日、暗尘、水边、竹林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隐逸、对自然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在唐代诗歌中,这种宁静致远的风格成为一种独特的流派。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一个安静的场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诗中“斜日”指的是什么?
诗中“门户闭闲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诗的最后一句“只道无人似有人”意在表达什么?
赵嘏的《寻僧》与王维的《鹿柴》同为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作。王维的诗中更加强调自然的和谐美,而赵嘏则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更多的内心感受。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