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四祖寺》

时间: 2025-04-27 07:18:46

诗句

千株松下双峰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18:46

原文展示:

千株松下双峰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白话文翻译:

在千株松树下有座双峰寺,灯光下映照着远方的身影。
我自心猿意马,不能安定,祖师其实也是世间的人。

注释:

  • 千株松下:指的是许多松树之下,松树常常象征长寿和坚韧。
  • 双峰寺:寺庙的名称,可能指其地理位置或建筑风格。
  • 一盏灯前:灯光象征着智慧或启发。
  • 万里身:指的是身在远方,心却未能安定。
  • 心猿:比喻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 调伏:指的是控制和安抚自己的心情。
  • 祖师:佛教的创始人或重要人物,表示智慧和解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公元 684-762),字子美,号沉冥,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善用细腻的描写,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四祖寺》写于唐代,背景为当时佛教盛行,社会上有很多文人倾向于借助佛教思想来探讨人生和内心的焦虑,诗人以自己在寺庙的感受为题材,反映出对内心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内心烦躁和追求心灵安宁的思考。开篇描绘了寺庙的环境,千株松树的宁静与双峰寺的庄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诗中提到“一盏灯前”,灯光象征着智慧与启发,而“万里身”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漂泊与无所依归,显得孤独而又无奈。接下来的句子直面作者内心的挣扎,他自知“心猿不调伏”,内心的烦躁无法平息,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祖师元是世间人”,即使是佛教的祖师,也不过是凡人,诗人借此表达出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常常难以超脱的苦闷,反映了佛教哲学的某种人性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株松下双峰寺:描绘出静谧的寺庙环境,松树和寺庙的意象结合,给人以安宁之感。
  • 一盏灯前万里身:灯光下的身影象征着诗人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暗示了他对远方的向往。
  • 自为心猿不调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无法自控的状态。
  • 祖师元是世间人:揭示了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强调即使是高人也有凡人的烦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心猿”,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千株松下”与“一盏灯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灯光象征智慧,松树与寺庙象征宁静和安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内心烦躁与寻求宁静的思考,强调即使是追求真理的佛教祖师,也难以超脱世俗的烦恼,表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松树:象征长寿和坚韧,也暗喻寺庙的历史悠久。
  • 灯光:象征智慧、启迪和内心的明亮。
  • 寺庙:象征宁静的心灵归宿,是修行与反思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心猿”比喻什么?

    • A. 快乐
    • B. 烦躁
    • C. 宁静
    • D. 安详
  2. 诗中“一盏灯前”象征着什么?

    • A. 迷茫
    • B. 智慧
    • C. 绝望
    • D. 幸福
  3. 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对内心烦躁的感受?

    • A. 描述环境
    • B. 讲述故事
    • C. 叙述经历
    • D. 提出问题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四祖寺》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王维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赵嘏则更关注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秋燕 鹧鸪天 其七 鹧鸪天 重阳 鹧鸪天 鹧鸪天 过常州瞿秋白祠 鹧鸪天 成都启宇先生以短信传游仙词见示,适值予作泉州之行,先生命填游仙词以纪所遇,遂作十首奉呈 其一 鹧鸪天 旧作此词,稿弃故纸堆中,一夕为鼠子衔出,重吟一过,未能割弃,因复录此 鹧鸪天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竖子不足与谋 内亲外戚 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客亭 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拘民 身心交瘁 壹意 包含虑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 琅函 浪迹浮踪 卜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貝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行成于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