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50:59
社日两篇
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
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
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
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
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
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
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
这首诗描绘了社日祭祀的场景,表达了对农业丰收和祭祖的感慨。诗中提到,农民们辛勤耕作,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祭祀也因此显得光辉灿烂。香气四溢,仿佛神明依然在世。南方的老翁醉于巴曲,北方的雁声微弱,令人怀念东方朔的幽默与豪情。陈平和太史公的故事也被提及,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思考。今天的江南人已是老迈,往日的渭北孩童也已长大。在欢乐的节日里,尽管有欢笑,眼泪却在秋风中流下。鸳鸯和鹭鸶飞回金阙,谁来怜悯在峡中病弱的人呢?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深刻,尤其擅长描绘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唐代盛世时期创作的,正值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农业和祭祀文化的重视。
《社日两篇》展现了杜甫对自然、农业和祭祀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也透视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诗的前半部分借助“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来表现农民的辛劳和对神灵的感恩,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回忆与反思,通过提及东方朔和陈平等人物,杜甫传达出对人生功名与欢乐的思考。
整首诗在欢快的表象下隐藏着淡淡的忧伤,特别是“涕泪落秋风”一句,展现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在社日的节日气氛中,虽然欢乐的表象依旧,但诗人却不禁流下眼泪,说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人世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社日祭祀的场景,表现了对农业丰收的感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感悟与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敏感。
诗词测试:
社日是指哪个节日?
诗中提到的“东方朔”是以什么著称的?
诗歌中“涕泪落秋风”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