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48:20
送李南玉
作者:梅尧臣
小人贫於资,君子贫於时。
小人富於货,君子富於辞。
贫虽同寒饥,富不同路岐。
彼富殁则已,此富名不移。
丈夫事百变,未死安可期。
明明趋财利,莫恤前人嗤。
举家如春蚕,仰食不可迟。
况念宿债窘,何愧贱士为。
买臣尝负薪,相如犹涤卮。
君思此二人,信吾言不欺。
迩者有赵壹,穷愤自兴诗。
乘骥抱美玉,乐与和未知。
古来鲜逢遇,后世无苦悲。
这首诗探讨了贫富的不同境遇与价值观。小人因缺乏资财而贫困,君子则因时运不济而贫乏;小人因拥有财富而富有,君子则因才华而富贵。贫穷虽然都面临寒冷和饥饿,但富有的方式各有差异。小人的财富一旦失去便不复存在,而君子的名声和价值却能永存。男子汉的事业多变,尚未去世又何必急于求成?那些急于追求财利的人,也不必在意别人的嘲笑。家庭如春蚕般艰苦,生计不可拖延。尤其是考虑到过去的债务困扰,作为贱士何必感到羞愧?买臣曾经背负薪柴,司马相如仍然洗涤酒杯。你要思考这两个人,深信我的话是诚实的。最近有赵壹,因贫穷而愤怒地写诗。骑上骏马,怀抱美玉,不知快乐与和谐。自古以来,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的寥寥无几,后世无须再为此而忧愁。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云峰,宋代著名诗人,诗风清新、高远,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本诗写于梅尧臣与好友李南玉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富、名利的不同看法。
梅尧臣的《送李南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通过对比小人与君子的贫富境遇,深刻阐述了财富与价值的关系。诗中“小人”与“君子”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小人以物质财富为重,而君子则看重名声与才华,这种对立的价值观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梅尧臣在描写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将家庭比作春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情感真挚且深邃。诗人用“明明趋财利,莫恤前人嗤”警示世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只会招致他人的非议,反而应该珍视内心的宁静与价值。此外,诗末提到赵壹以愤怒之情作诗,表达了对生活不公的反抗与追求,这种情感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中都有所共鸣。
本诗中心思想在于探讨贫富与价值的关系,强调君子的内在价值与名声的持久性,倡导追求精神和道德的富有,而非单纯的物质财富。
小人和君子在财富观上有什么不同?
诗中提到的赵壹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作诗?
“贫虽同寒饥,富不同路岐”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