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0:01
霜梧叶尽枝影疏,
井上青丝转辘轳。
西厢舞娥艳如玉,
东楯贵郎才且都。
缠头谁惜万钱锦,
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为辘轳情不已,
一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
卷起飞泉注玉壶。
霜打下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树影显得稀疏;井边的青丝绳子在辘轳上转动。西厢的舞者如同美玉般的娇艳动人,东边的贵公子才华横溢,英俊非凡。谁会在意那缠头的万钱锦缎呢?耳边映照着的,自有明月的珠光闪烁。辘轳的转动,情感无尽;梧桐的心意,依旧常青。我的心与情感日渐相近,仿佛卷起飞泉,流入玉壶之中。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尤其是五言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事,注重抒情。
《十月十八日》创作于宋代,正值秋天,诗中通过描绘秋季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爱情的思考与感悟。
《十月十八日》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作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交融,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篇以“霜梧叶尽”引入,给人一种凋零的感觉,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感伤。但随之而来的“井上青丝转辘轳”,则暗示着生活的持续与不息。诗人在自然与人情之间游走,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西厢舞娥艳如玉,东楯贵郎才且都”一联描绘了舞者与公子的景象,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美丽,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此处的对比,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后面的“缠头谁惜万钱锦”,表达了对物质的轻视,反而更看重情感的珍贵。诗人在此处融入了对爱情的思考,表达了情感的深邃与持久。“映耳自有明月珠”,在描绘美丽的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整首诗以“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飞泉注玉壶”作为收尾,诗人将心情的流动比作泉水,流入玉壶,象征着情感的纯洁与持久,使整首诗歌在优美的意象中升华,给人感动与启迪。
整首诗围绕着秋天的凋零与人间的美好,抒发了对爱情与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无尽情感的向往。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西厢舞娥艳如玉”中的“舞娥”指的是?
A. 画中的女子
B. 跳舞的女子
C. 书中的人物
D. 诗中的意象
诗中提到的“辘轳”象征着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琐碎
C. 爱情的甜蜜
D. 自然的力量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十月十八日》的情感与意境,感受到诗人梅尧臣在诗中所表达的深厚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