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1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4:27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貌如女子心如铁,五世相韩韩已灭。
家童三百不足使,仓海君初去相结。
秦皇东从博浪过,力士袖椎同决烈。
晓入沙中风正昏,误击副车搜迹绝。
亡命下邳圯上游,老父堕履意未别。
顾谓孺子下取之,心始不平终折节。
舒足既受笑且去,行及里所还可说。
可教後当五日来,三返其期付书阅。
他日则为王者师,果辅高皇号奇杰。
留国存祠汴水傍,逢逢箫鼓赛肥羊。
赤松不见天地长,黄石共葬丘冢荒。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貌美如花但心肠坚毅的人物,暗含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忠诚的追求。诗中提到五代相韩已灭,令人感叹历史的无情。即使家中有三百童仆也不足以支撑,仓海君初去与我相结。秦始皇东巡时,力士袖中藏着锤子,意在决斗。清晨的风沙中,误打副车,寻找踪迹已无效。下邳的亡命者与老父在此相遇,父亲失落鞋履,心意却未离别。父亲告诉孩子去取之,心中不平最终屈服。舒展双脚后虽然受到笑骂,但回到村里就可以说起。约定后来五日再来,三次返回的日子,要把书信递交。将来他可能成为王者的师傅,最终辅佐高皇,名声显赫。留有国家的祠堂在汴水旁,鼓乐声声庆贺丰收的羊。赤松不再见天,黄石与之同葬于荒丘。
作者介绍:
梅尧臣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哲学和人生感悟,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回顾,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思考,传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留侯庙下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忠诚、理想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便用“貌如女子心如铁”引人入胜,形象地表现出一个外表柔美而内心坚韧的人物,暗指历史长河中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人。诗中提到的“家童三百”,不仅是对历史的感慨,也映射出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将目光投向秦始皇与其周围的英雄,描绘了他们在历史舞台上的壮丽与悲壮。诗中提到的“晓入沙中风正昏”,描绘了一个昏暗的时刻,仿佛在暗示着历史的迷雾与人心的迷惘。
最后,诗人通过“留国存祠汴水傍”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的眷恋与对历史的铭记。在欢庆丰收的场面中,隐约透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延续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貌如女子心如铁”)、拟人(如“心始不平终折节”)、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在意象上更为丰富,情感更为深刻。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思考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貌如女子心如铁”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秦皇”指的是谁?
诗中的“赤松不见天地长”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梅尧臣的诗具有深沉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更为豪放洒脱,展现出不同的诗风与情感表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