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17:24
春至
白居易 〔唐代〕
若为南国春还至,
争向东楼日又长。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闲拈蕉叶题诗咏,
闷取藤枝引酒尝。
乐事渐无身渐老,
从今始拟负风光。
如果南国的春天再度来临,
何必向东楼望去,日子又渐渐延长。
白色的梅花瓣飘落在涧水上,
新绿的柳枝从城墙外探出。
悠闲地捡起蕉叶题写诗歌,
无聊时拿起藤枝品酒尝味。
快乐的事物渐渐消逝,我也渐渐变老,
从今以后打算负着这美好的春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白居易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关注民生,反映社会问题。
《春至》写于白居易晚年,是他对春季景象的回忆与感慨。此时他已渐渐老去,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内心充满对美好时光的依恋和对生命感悟的反思。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春光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春至》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展现了白居易对春天的向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诗的开头通过“若为南国春还至”引入春天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期待,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接着,诗人用“白片落梅浮涧水,黄梢新柳出城墙”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梅花瓣漂浮在流淌的水面上,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而新生的柳树则象征着希望与复苏,展现出春天的生气勃勃。
在诗的后半部分,白居易通过“闲拈蕉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描绘了一个悠闲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享受与对闲适时光的珍惜。尽管快乐的事情逐渐减少,身体也日渐衰老,但诗人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打算“负风光”,意味着他将继续欣赏春天的美好,直面生命的无常,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思,情感丰富,诗意浓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视,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春至》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在诗中,诗人用哪种植物描绘春天?
A. 桃花
B. 竹子
C. 梅花和柳树
D. 菊花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消极
B. 乐观
C. 悲伤
D. 愤怒
与白居易的《春至》相比,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更侧重于春天的寂静与清新。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但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