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7:42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这地方是竹子的故乡,春天的竹笋遍布山谷。
山民们把竹笋折下来,抱着整捆去集市上出售。
因为竹笋数量多,所以价格便宜,一束只需两钱。
把竹笋放进锅里,与米饭一起煮熟。
紫色的竹笋如同破开的锦缎,白皙的竹笋如同新玉。
我每天都加餐竹笋,久而久之竟不再思念肉食。
作为京城的客人,这种美味总是觉得不够。
所以快来吃吧,不要犹豫,南风已经吹起竹声。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平易近人、通俗易懂著称,善于描绘生活的细节和人情世故。他的作品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常表达对民生的关怀。
《食笋》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人身处竹乡,借竹笋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赞赏。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竹笋在民间的普遍消费,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
《食笋》是白居易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对竹笋的描绘,传递出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美。整首诗以竹乡的春笋为线索,展现了自然丰盈的景象与人们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竹笋的鲜美与清香,激发人们对自然与食物的热爱。
诗中“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一句,生动地反映了竹笋在民间的普遍性和经济性,使人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同时,诗人将竹笋与米饭同煮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朴素的饮食文化,突显了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在诗的最后,诗人对京城生活的思考,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展现了他对自然、对乡土的深情。整首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生活的实用性,又充满了人情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笋的美味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反映了诗人对乡土的归属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物以多为贱”的意思是?
A. 多了就贵
B. 多了就便宜
C. 物品不值钱
D. 物品稀少
诗人提到的“紫箨”和“素肌”是什么?
A. 食物
B. 竹笋
C. 花朵
D. 皮肤
白居易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A. 生活的奢侈
B. 乡土的美味
C. 远方的旅行
D. 财富的积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