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3:2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3:27:25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昨夜秋雨过后,空气中弥漫着新鲜的秋意。
手中的团扇已经不再使用,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
更添一声砧板敲打的声音,让我思绪万千,却难以和竹席相拥。
在这样的情境中,谁能特别感受到这种变化呢?唯有我这个贫穷、闲散、又瘦弱的老人。
本诗并没有涉及明显的古代典故,但“贫闲老瘦人”的形象可以看作是对生活境遇的反映,暗示了诗人在秋雨后的清冷与孤寂中,感受到的生活的无奈与凄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关注民生疾苦,倡导诗歌的社会责任感。
《雨后秋凉》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思考。在那个时代,秋天象征着收获与成熟,但也伴随着凉意和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秋雨后的感慨与思索。
《雨后秋凉》是一首极具情感和意境的诗。诗人在夜间秋雨后的清晨,感受到浓厚的新秋气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感伤的画面。前两句“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用“秋雨”引出“秋气”,不仅传达了天气的变化,更渗透出一种清新的气息;而“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则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与应对。团扇是夏日的象征,随着秋天的到来,诗人不得不放下它,生衣的轻薄更是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脆弱。接下来的“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砧板的声音引发思绪,却与竹席的亲密感相去甚远,显示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最后一句“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则是诗人的自我认知,他在这样一个秋雨后的清晨,深切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自己的渺小。
整首诗以秋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反思,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雨后的清晨,表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深刻揭示了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团扇”象征着什么?
A. 冷静
B. 温暖的夏天
C. 孤独的秋天
D. 无尽的思念
填空题:诗中“夜来秋雨后”表达了____的意境。
判断题:诗人是一个富有而快乐的人。(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