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3:11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
作者:谢朓 〔南北朝〕
沉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
高城凄夕吹。时见国烟浮。
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
乡山不可望。兰巵且献酬。
旻高识气逈。泉渟知潦收。
幸遇庆筵渥。方且沐恩猷。
芸黄先露早。骚瑟惊暮秋。
旧城望已肃。况乃客悠悠。
我因病长久未愈,心中愁苦,背负着官职,离开故乡更是忧伤。
高耸的城楼上,夕阳凄冷地吹拂,远处时而可以看到国都的烟火袅袅升起。
轻薄的云层在傍晚时分显得模糊,树木在秋风中沙沙作响。
家乡的山脉已无法远望,只能举起兰酒来酬谢在座的宾朋。
天空高远,识得气候变化,泉水已经静止,知道雨水已收。
幸好遇到庆祝的筵席,暂时沐浴在恩惠之中。
田野的黄花早已露出,琴瑟声声在秋暮时令人惊惧。
望着旧城,已显得肃杀,更何况我身为客人,心情更是悠悠。
谢朓(约384-426年),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希夷,号阮籍之徒,擅长五言诗与乐府诗。谢朓的诗风清新俊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诗写于谢朓身为官吏、远离故乡之际,虽身处庆筵之中,内心却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侍筵西堂落日望乡》是一首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的诗作。整首诗以诗人身处筵席、远离故乡的情境为背景,通过对秋天黄昏时分景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首联“沉病已绵绪。负官别乡忧。”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病痛与对故乡的忧愁,言辞中透露出一种沉重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高城凄夕吹”和“时见国烟浮”,用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夕阳的凄冷与国都的烟火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人的乡愁。
诗中“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秋。”描绘了秋天傍晚的宁静与萧瑟,轻云与高树交织出一种黯淡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情感状态。最后,诗人在宴会上举杯敬酒,试图借此来化解心中的愁苦,但“乡山不可望”却始终无法抹去那份思乡之情。
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谢朓作为南北朝时期诗人的深厚情感与艺术才华。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身为客人身份的无奈。
诗人因何原因而感到忧愁?
A. 因为离开了故乡
B. 因为疾病缠身
C. 因为官职繁重
D. 以上皆是
诗中“高城凄夕吹”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夕阳西下的孤独
B. 城市的繁华
C. 春天的生机
D. 夜晚的宁静
“兰巵且献酬”中的“兰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酒杯
C. 一种乐器
D. 一种官职
以上为对《侍筵西堂落日望乡》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