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2 17:34:13

诗句

冯翊端谁可,丘迟肯去么。

茧丝臣敢后,饥馑帝云何。

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

但无田里叹,不必裤襦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34:13

原文展示

冯翊端谁可,丘迟肯去么。
茧丝臣敢后,饥馑帝云何。
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
但无田里叹,不必裤襦歌。

白话文翻译

谁能与冯翊相比?丘迟又愿意去吗?
茧丝的臣子敢于跟随吗?饥荒之年帝王又该何以为继?
身处高位自然难以避免,能称得上什么也不必太多。
只要不在田地里叹息,便不必唱那裤襦之歌。

注释

  • 冯翊:指冯翊这个地方,也可引申为有才之士。
  • 丘迟:丘迟是古代著名的诗人,这里用以比喻有才华的人。
  • 茧丝:指蚕丝,象征着富贵的生活。
  • 饥馑:泛指饥荒,表示生活困苦。
  • 身达:指身处显贵之位。
  • 田里叹:指农民在田里因生活艰辛而叹息。
  • 裤襦歌:指一种流行的歌曲,表达对生活不满的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杨万里写此诗是为了送别丘宗卿出任秀州,表达对友人的期望与担忧,同时也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通过对冯翊和丘迟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人才的稀缺和出仕的难度。冯翊与丘迟,前者象征有才能的人,后者则是对有志之士的期许,这样的对比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期待。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茧丝臣敢后”和“饥馑帝云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贫困现状的深切关注。诗人用“茧丝”象征富贵,暗示在饥荒中这份奢华是否还能存在。此时,诗人对君主治理国家的无奈与担忧也跃然纸上,展现了诗人对民生困苦的同情。

最后两句则转向个人感悟,强调“身达当难免”,显示出诗人意识到高位也难以逃避世俗的烦恼。而后一句“但无田里叹”则是对生活态度的总结,既希望人们不要在困境中沉沦,也表达了内心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歌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值得读者细细品味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冯翊端谁可:设问,冯翊象征优秀的人才,质疑谁能与之比肩,暗示人才的稀缺。
  • 丘迟肯去么:丘迟是著名诗人,质疑他是否愿意出仕,反映出对友人的期望。
  • 茧丝臣敢后:提到臣子是否敢于追随,表达对社会地位和处境的反思。
  • 饥馑帝云何:问及在饥荒下帝王如何治理,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身达当难免:意识到身处高位的人难以避免世俗之苦。
  • 能称未要多:即使身处高位,也不需要过多的称赞与名望。
  • 但无田里叹:只要不在田地里叹息,说明生活的积极态度。
  • 不必裤襦歌:不需要唱出对生活的抱怨,强调乐观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茧丝”比喻富贵生活,暗含对奢华的讽刺。
  • 设问: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添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祝福与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冯翊:象征才华与理想,代表对未来的向往。
  • 丘迟:代表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赞誉。
  • 茧丝:象征富贵、奢华,反映对生活现实的讽刺。
  • 饥馑:代表社会的苦难与艰辛,体现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冯翊”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富贵生活
    b) 有才华的人
    c) 田园生活
    d) 诗歌创作

  2. “茧丝臣敢后”中的“茧丝”象征什么? a) 贫困
    b) 富贵
    c) 劳动
    d) 忍耐

  3. 诗的最后一句“但无田里叹”强调了什么? a) 对生活的抱怨
    b) 积极的生活态度
    c) 对农民的同情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b) 有才华的人
  2. b) 富贵
  3. b) 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关切。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描写了离别之情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风格与陶渊明的田园诗有相似之处,前者倾向于关注社会现实,而后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隐逸生活的理想。两者在表达个人情感时,虽有不同的侧重,但都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鲍翰林迁官陕右 过海云院赠及长老 寄倪隐君元镇 客舍春暮 夜闻谢太史诵李杜诗 楚宫 妫蜼子歌为王宗常赋 射鸭词 隔帘闻歌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抱法处势 丨字旁的字 包含巅的词语有哪些 入室弟子 示字旁的字 正音法 仕版 己字旁的字 临事而惧 包含钧的成语 答词 两性 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肆无忌惮 鬥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童养媳妇 南风不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