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43
原文展示:
夜闻谢太史诵李杜诗 高启 〔明代〕
前歌蜀道难,后歌逼仄行。 商声激烈出破屋,林鸟夜起邻人惊。 我愁寂寞正欲眠,听此起坐心茫然。 高歌隔舍与相和,双泪迸落青灯前。 李供奉,杜拾遗,当时流落俱堪悲。 严公欲杀力士怒,白首江海长忧饥。 二子高才且如此,君今与我将何为?
白话文翻译:
先唱了《蜀道难》,接着又唱了《逼仄行》。 商调的歌声激昂,穿透破旧的屋子,惊醒了林中的鸟儿,也让邻居们夜不能寐。 我本因寂寞而愁,正想入睡,却被这歌声唤醒,心中一片茫然。 隔壁的高歌声与我相和,我在青灯前泪流满面。 李白的供奉,杜甫的拾遗,他们当时的流离失所都令人悲伤。 严公想要杀他们,力士也愤怒,他们白发苍苍,仍在江海上忧虑饥饿。 这两位才子尚且如此,你我又能如何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长洲(今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作者对李杜诗作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仍常有怀古之情,对前代诗人的遭遇和作品产生共鸣。高启在夜晚听到谢太史诵读李杜诗,深受感动,遂作此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夜晚听谢太史诵读李杜诗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李杜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诗歌的赞赏。诗中“商声激烈出破屋”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悲凉激昂的歌声,以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者的情感随着歌声起伏,从寂寞愁闷到心茫然,再到泪流满面,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归结于对李杜命运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李杜诗作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李杜诗作的诵读和作者的情感反应,表达了作者对李杜遭遇的同情和对他们诗歌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感慨。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蜀道难”和“逼仄行”分别是谁的诗作? A. 李白和杜甫 B. 杜甫和李白 C. 高启和李白 D. 高启和杜甫 答案:A
“商声激烈出破屋”中的“商声”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音调 B. 夏天的音调 C. 秋天的音调 D. 冬天的音调 答案:C
诗中提到的“李供奉”和“杜拾遗”分别指谁? A. 李白和杜甫 B. 杜甫和李白 C. 高启和李白 D. 高启和杜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