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芗林五十咏·折蔬亭》

时间: 2025-04-26 00:00:30

诗句

芦菔鼠尾大,蔓菁兔耳长。

先生不忍摘,野客却同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0:30

原文展示

芦菔鼠尾大,蔓菁兔耳长。
先生不忍摘,野客却同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蔬菜园,芦菔的叶子大得像老鼠的尾巴,蔓菁的叶子长得像兔子的耳朵。诗中提到一位先生不忍心去摘这些蔬菜,而野外的客人却愿意一起品尝。

注释

  • 芦菔:即萝卜,根部肥大,叶子较大。
  • 鼠尾:形容芦菔的叶子细长,像老鼠的尾巴。
  • 蔓菁:指的是一种蔬菜,也叫甜菜或菜头。
  • 兔耳:比喻蔓菁的叶子长得像兔子的耳朵。
  • 先生:指有身份地位的人,通常为知识分子。
  • 野客:指在野外游历的客人,有一定的自由和随意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业社会,百姓的生活与自然、田园息息相关。诗人通过描写蔬菜的生长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折蔬亭》是一首体现了杨万里对自然与人性深刻理解的诗。开篇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芦菔和蔓菁的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蔬菜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鼠尾”和“兔耳”不仅仅是对植物特征的描述,还蕴含着一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关爱。

诗中“先生不忍摘”一句,表现了知识分子对自然的怜惜与敬畏,反映出一种人文情怀。而“野客却同尝”则展现了另一种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互动。野客的随性,似乎在提醒我们,生活不应只是规矩和束缚,还应有享受与体验的部分。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邃的哲理,既表现了诗人对蔬菜的爱惜,又隐喻了对生活态度的思考。此诗在字句简洁的外表下,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菔鼠尾大:描述芦菔的叶子形状,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的冲击。
  • 蔓菁兔耳长:同样描绘蔓菁的生长形态,增强了对自然的感受。
  • 先生不忍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重和对生命的怜惜。
  • 野客却同尝:表现了生活的另一种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菔的叶子比作鼠尾,蔓菁的叶子比作兔耳,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性不同态度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菔:象征着田园生活的丰盈与自然的馈赠。
  • 蔓菁: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生机。
  • 先生野客: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人生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芦菔”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水果
    • B. 一种蔬菜
    • C. 一种花卉
  2. “先生不忍摘”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无所谓
    • B. 对生命的尊重
    • C. 对工作的厌倦
  3. 诗中“野客”代表了什么?

    • A. 知识分子
    • B. 旅行者
    • C. 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杨万里《折蔬亭》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但前者更偏向于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后者则多了一份对离别的感伤。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魏合虚进士 次和王虞石侍御西山秋望之作 赠鄱阳胡中存 署中偶感 出都 喜迁莺·升平无际 无弦琴 飞燕 睡蝶 霜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禾字旁的字 正言若反 上灵 雨字头的字 色如死灰 灰容土貌 靣字旁的字 包含卜的词语有哪些 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荑的词语有哪些 包字头的字 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刍荛之言 抠心挖血 短笠 神清骨秀 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按捺不下 表里相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