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9:32
《齐雩祭歌 迎神二》
阳律亢。阴晷伏。耗下土。荐穜稑。
全诗翻译:在阳光炽烈的夏天,阴影却在低低地伏着,耗费了大地的养分,献上丰盛的稻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反映了古代祭祀活动,尤其是对神灵的迎接和祭献,代表着对丰收的祈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作者介绍: 谢朓(384年-426年),字希仁,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涉及自然、历史与个人情感,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较高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农业生产受到挑战。诗人在祭祀中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神灵的敬仰,反映了农民的辛劳与对自然的依赖。
《齐雩祭歌 迎神二》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对阳光与阴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对比与和谐。阳光的炽烈不仅是自然现象的直接反映,也象征着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挑战。而阴影的伏低则暗示着在炎热天气中自然的庇护与希望。
“耗下土”一句,深刻揭示了人们在辛勤耕作中对土地的依赖,以及对大自然馈赠的珍视。诗的最后一句“荐穜稑”则是一种对丰收的期盼,表达了人们对粮食的渴望与对未来生活的寄托。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谢朓作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农民对丰收的渴望以及对天地神灵的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阳律亢”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耗下土”反映了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诗的最后一句“荐穜稑”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谢朓的《齐雩祭歌》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通过阳光与阴影的对比得以表达;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则通过水波与月影的交融,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