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李工部挽歌三首》

时间: 2025-04-26 09:14:16

诗句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

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

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

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14:16

原文展示

《李工部挽歌三首》
作者:张说

锦帐为郎日,金门待诏时。
杨宫先上赋,柏殿几连诗。
瞬息琴歌断,凄凉箫挽悲。
那堪霸陵岸,回首望京师。

宅兆西陵上,平生雅志从。
城临丹阙近,山望白云重。
会葬知元伯,看碑识蔡邕。
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

常时好宾客,永日对弦歌。
是日归泉下,伤心无奈何。
墓庭人已散,祭处鸟来过。
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帐子下,郎君曾经享受过繁华的日子;在金门之下,曾经等待过召唤的时刻。
杨贵妃的宫中,早已吟唱过诗篇,而柏殿的诗才也曾频频交相辉映。
琴声与歌声瞬间戛然而止,悲凉的箫声传来,令人感到无比悲伤。
回首望去,霸陵的岸边,心头不觉涌起对京城的怀念。

西陵的宅兆上,平生的志向与理想都在此处安息。
城池靠近丹阙,遥望山峦如白云密布。
相聚于此,葬送元伯,碑文上可识蔡邕的名号。
却无从与神灵相接,只能向青松挥洒眼泪。

往日的宾客常来,日日对弦歌相伴;
如今已归泉下,心中无奈难以自已。
墓园的人已散去,祭奠的地方只有鸟儿飞过。
碑石上长满苔藓,昔日的荣光又能再现多少呢?

注释

  • 锦帐:华丽的帐子,象征着尊贵的生活。
  • 金门:指朝廷的门,暗指官职或权力的象征。
  • 杨宫:指杨贵妃的宫殿,代表文人墨客的创作和繁华的往事。
  • 柏殿:古代帝王的殿宇,象征文化和文学的殿堂。
  • 霸陵:即秦始皇陵,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时间的流逝。
  • 青松:常用于象征高洁和长寿的植物,表示诗人对逝去的追思。
  • 蔡邕: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提及其名,表示对文人精神的追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说,唐代诗人,工部尚书,擅长律诗,风格凝练,常以情感深厚的作品著称。张说的诗歌多描绘人生哲理及生死感怀。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已故的李工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名利的追求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工部挽歌三首》是张说为悼念李工部而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深刻的生死观与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虽有哀伤之情,但也透出一种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以“锦帐”和“金门”引入,描绘出曾经的繁华与荣耀,随即转入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李工部生前荣耀的追忆。

在诗的后半部分,张说通过细节的刻画,展示出对李工部的深切怀念与对友人雅志的敬仰。特别是“无由接神理,挥涕向青松”的句子,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诗中,“碑石生苔藓,荣名岂复多”更是点明了生死无常的主题,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与个人命运的渺小。

整首诗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青松、白云等,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联想空间。张说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也反映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对生者的追忆,还是对逝者的哀悼,这首诗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帐为郎日:描绘出曾经的盛况,表明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2. 金门待诏时:暗示李工部在朝中的地位与权势,突显人生的变化。
  3. 杨宫先上赋:提及诗人对文才的追求,表达对文化历史的向往。
  4. 柏殿几连诗:显示出士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相欣赏。
  5. 瞬息琴歌断: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音乐的消逝,感受到一种无奈。
  6. 凄凉箫挽悲:箫声的凄凉反映出诗人的伤感与怀念。
  7. 那堪霸陵岸:暗指历史的沉重与对逝去的感慨。
  8. 回首望京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历史的追忆。
  9. 宅兆西陵上:提及埋葬地点,暗示着生命的终结。
  10. 平生雅志从:反映出诗人对李工部一生追求的尊重。
  11. 城临丹阙近:描绘出环境的美丽,寓意人间的繁华短暂。
  12. 山望白云重:象征着人生的重担与无尽的思索。
  13. 会葬知元伯:提到元伯的葬礼,反映出对友人的致敬。
  14. 看碑识蔡邕:通过蔡邕的典故表达文人的荣耀与遗憾。
  15. 无由接神理:感受到与逝者的隔阂,表示无奈。
  16. 挥涕向青松:借青松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哀伤。
  17. 常时好宾客:怀念往日的交友与欢乐时光。
  18. 永日对弦歌:描绘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
  19. 是日归泉下:指出李工部的离世,感慨生命的短暂。
  20. 伤心无奈何: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无助。
  21. 墓庭人已散:暗示生者的离去,墓地的孤寂。
  22. 祭处鸟来过:描绘祭奠的凄凉场景。
  23. 碑石生苔藓:时间的流逝使得名声渐渐消逝。
  24. 荣名岂复多:反思名利的虚幻,感受到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瞬息琴歌断”,通过琴声的断裂表现时间的无情;“碑石生苔藓”则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名声的衰退。整体构架上,诗的每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悼,对生死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前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命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帐:象征繁华与尊贵,反映了生前的荣耀。
  • 青松:象征长寿与高洁,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
  • 碑石:象征历史与记忆,反映了时间的流逝与名声的消逝。
  • 琴歌:象征文化与友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说
    D. 王维

  2. 诗中提到的“霸陵”是指: A. 汉武帝陵
    B. 秦始皇陵
    C. 明十三陵
    D. 唐太宗陵

  3. 诗中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怀念与哀伤
    C. 愤怒
    D. 安详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张说的《李工部挽歌三首》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均在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怀念中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唐代诗人传记》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工部挽歌三首》的情感与艺术价值。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蜀果图四首木瓜 万州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五十 石湖芍药盛开,向北使归,过扬所时,买根栽 何同年书院 张恭甫正字折赠馆中碧桃,因次子充韵 次韵李子永见访二首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 邻山县 寺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交开头的成语 行趾 不是冤家不碰头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兀字旁的字 移日卜夜 自厉 入字旁的字 索垢指瘢 臭结尾的成语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杀人如草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包含俎的词语有哪些 恬不为意 累土聚沙 俯仰一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