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重别周尚书》

时间: 2025-07-12 03:11:48

诗句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3:11:48

原文展示:

重别周尚书 庾信 〔南北朝〕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白话文翻译:

在遥远的阳关大道上,不见有人归来。 只有河边的雁群,在秋天向南方飞去。

注释:

  • 阳关:古代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这里泛指边远地区。
  • 万里道:形容道路遥远。
  • 河边雁:指河边的候鸟。
  • 南向飞:雁群在秋天向南方迁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朝梁代文学家,后入北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庾信在北周时期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远方归人的期盼。诗中通过对阳关大道和南飞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归途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阳关万里道”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辽阔和孤寂,而“不见一人归”则加深了这种孤独感,暗示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无奈。后两句“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通过对雁群南飞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乡愁,雁群的南飞象征着归途和希望,与诗人自身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阳关万里道”: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辽阔和孤寂,阳关作为边塞的象征,暗示了诗人的流离失所。
  • “不见一人归”: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渴望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边塞的荒凉和人们的离散。
  • “惟有河边雁”:通过对雁群的描写,引入了归途和希望的象征。
  • “秋来南向飞”:雁群的南飞与诗人的北望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的乡愁和对归途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阳关大道的孤寂与雁群南飞的生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 象征:雁群的南飞象征着归途和希望,与诗人的境遇形成对比,加深了乡愁的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途的渴望。通过对阳关大道和南飞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归途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阳关:象征边远和孤寂。
  • 万里道:象征道路的遥远和艰难。
  • 河边雁:象征归途和希望。
  • 南向飞:象征着归途的方向和希望的所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关名 B. 阳关大道 C. 边远地区 D. 河边 答案:A

  2. 诗中的“南向飞”指的是什么? A. 雁群向南飞 B. 诗人向南望 C. 道路向南延伸 D. 秋天向南去 答案:A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B. 描述边塞的荒凉 C. 赞美南飞的雁群 D. 描绘阳关的辽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归途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边塞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庾信《重别周尚书》: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归途的向往,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象,而庾信的诗则更侧重于表达个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庾信诗集》:收录了庾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庾信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收录了多首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貌。

相关查询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东窗遣兴 再过龙洞阁 晨起 陌上 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诸山 秋雨 病足昼卧梦中谵谆乃诵尚书也既觉口占绝句 自嘲 南园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恚怼 朝过夕改 釒字旁的字 肀字旁的字 积不相能 渊源有自 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里子 浇制 包含桃的词语有哪些 逞壮 包含毅的词语有哪些 疏亲慢友 破壳而出 斗字旁的字 感深肺腑 竹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