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7:1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7:10:34
《东平路作三首》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
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
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
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南方的向往与对东行的无奈,凉风吹动,秋水深沉,蝉鸣声中木叶飘落,今夜更添愁绪。明朝如能有成就,想要为王公画策;但今天一无所成,只能依依不舍地看着年迈的农民。扁舟将驶向何方,我最爱汶阳的水乡。清冷而旷远的夜晚,月光洒在孤舟上,波浪渺渺,惟独喜爱那前山的秋色。秋天的到来使得事物摇落,徒然让行人倍感忧愁。
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号白华,唐代著名诗人,主要以边塞诗和送别诗闻名。他的诗作风格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高适游历东平路时,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秋风凉意与孤舟漂泊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东平路作三首》通过描绘秋天的凉意与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开篇提到“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展现了诗人对南方的理想与东行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接着,诗中通过“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气氛,使读者感受到季节更迭带来的情绪波动。
“蝉鸣木叶落”的描写,既是对秋天自然景象的刻画,也暗喻着生命的流逝与无常,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苦之情。而“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但随即又因“今日无成事”而感到失落,显示出现实的无奈与心中的惆怅。
后半部分中,诗人乘着小舟向汶阳而去,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也暗含了对归属的追寻。在清冷的夜晚,孤舟在波浪上漂泊,诗人独爱前山的秋色,象征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对理想、对家乡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忧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图”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梦想
b) 诗人的故乡
c) 诗人的朋友
诗中“今日无成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无奈
b) 开心与满足
c) 不在乎
诗中“扁舟向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未来的方向
b) 生活的意义
c) 家乡的回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适与王维的诗作都涉及对自然的描写,但高适更偏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理想,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