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

时间: 2025-07-12 04:15:03

诗句

何代无秀士,高门生此才。

森然睹毛发,若见河山来。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

相逢梁宋间,与我醉蒿莱。

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

末路终离别,不能强悲哀。

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4:15:03

原文展示

何代无秀士,高门生此才。
森然睹毛发,若见河山来。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
相逢梁宋间,与我醉蒿莱。
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
末路终离别,不能强悲哀。
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

白话文翻译

哪一个朝代没有优秀的人才呢?高门大户中也出得了这样的才子。
看到他的青丝和山峦般的气度,就像看到了河山壮丽的景象。
经过了几年的困顿与挫折,终于在一朝好运的召唤下。
我这白头老者去朝见明主,期待能在云台之上被召见。
在梁与宋的交界处,我与你尽情畅饮,醉倒在蒿莱之中。
寒冷的楚地遥隔千里,雪天里白昼却不见光明。
至此末路终究要分别,然而我却无法强忍悲哀。
男儿争取富贵,劝你不要再迟疑回头。

注释

  • 何代无秀士:意指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人才。
  • 高门生此才:指高门大户出得了才子,表现社会的普遍性。
  • 森然:形容气势雄伟的样子。
  • 毛发:指人的头发,象征着年轻人的气质。
  • 白身:意指年长者,白头的人。
  • 待诏:指等待被召唤或任用。
  • 蒿莱:指野草,常用以形容饮酒的场所。
  • 寒楚:指寒冷的楚地。
  • 末路终离别:指人生的终结和离别的无奈。
  • 男儿争富贵:强调男子应努力追求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703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王之涣、岑参并称“边塞诗人”。他以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边关风光和士人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高适与刘书记相逢之时,表达了对士人理想追求的感慨与对世事的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及对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是一首充满了士人情怀的诗,诗中以高适的视角展现了对才子人生的深刻思考。开头便从“何代无秀士”切入,揭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优秀人才的事实,展现了高适对人才的敬仰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一句,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在困顿中对命运的渴望与期待。诗人用“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他对朝廷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接下来的醉酒相逢,既是对友情的珍惜,也暗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反映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未来的希望与迷茫。诗末劝诫读者“男儿争富贵”,强调追求理想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忘初心,勇敢追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代无秀士:引入全诗主题,强调每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人才。
  2. 高门生此才:指出优秀人才的出身背景,强调社会的普遍性。
  3. 森然睹毛发:形象地描绘出人才的气度,表现出对年轻人的赞美。
  4. 几载困常调:暗示诗人经历的艰辛与困顿。
  5. 一朝时运催:表达了对命运转机的期待。
  6. 白身谒明主:白头之人去朝见明主,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决心。
  7. 待诏登云台:希望能被朝廷重用,期待实现人生价值。
  8. 相逢梁宋间:描绘与刘书记的相遇场景,增添了人情味。
  9. 与我醉蒿莱:表达了饮酒畅谈的快意。
  10. 寒楚眇千里:表现了地理的遥远与人生的孤寂。
  11. 雪天昼不开:象征着人生的困境与沉闷。
  12. 末路终离别: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
  13. 不能强悲哀:内心的无奈与悲伤难以强忍。
  14. 男儿争富贵:告诫年轻人要努力追求名利。
  15. 劝尔莫迟回:鼓励人们把握机会,不要犹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毛发比作河山,表现出人的气度。
  • 对仗:如“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千里”、“白天不开”来突出困境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士人的理想与命运展开,既有对友人的告别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落在追求理想与机会把握的重要性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秀士:象征才华横溢之人,代表社会中优秀的力量。
  • 高门:象征着地位与权力,反映出士人对社会阶层的思考。
  • 河山: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寓意人才的伟大与抱负。
  • 蒿莱:象征闲适与友谊,体现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 寒楚:象征遥远与孤独,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何代无秀士”意指什么? A. 只有唐代有才子
    B. 每个朝代都有优秀的人才
    C. 诗人不喜欢才子

  2. 诗中提到的“白身”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白头老者
    C. 高官

  3. “男儿争富贵”表明了什么态度? A. 对财富的无所谓
    B. 励志追求理想
    C. 对别人的劝告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高适的这首诗更注重表达个人的遭遇与情感,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都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追求与思考,但角度不同,表现出的情感也有所差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高适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惜奴娇 其一 感皇恩(彦逢弟生日) 丹阳湖阻风二首 追和东坡严车二雪诗 红梅 送浮屠道郭云游 晚晴 和秦寿之春晚偶成八绝 好事近(彦逢弟生日) 谢潘寿卿惠笺并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隶体 乚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浮阳 心字底的字 乾端坤倪 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枕畔 留更 包含蛤的词语有哪些 斗牙拌齿 十眠九坐 缶字旁的字 久经世故 铭肌镂骨 三框儿的字 日暮道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